您当前的位置: 唐县 >> 唐县美食 >> 唐县城内古尧庙尧泉

唐县城内古尧庙尧泉

韩海山

清末唐县城池,按现行区划即城内村之所在。东大街、西大街即今唐尧西路食品公司食品店至县直一小路段。医院附近。北城墙根里头医院北面那条东西向“城北街”。城墙周长约4华里。区区小城,县署、文庙宏大,寺庙、祠堂众多,学署、社学、石塔、戏台俱全,尧庙、尧井位居中央,“人文景观”可谓丰富多彩!重点讲讲尧庙、尧井的故事。

据清光绪《唐县志》记载,尧庙,在县城西街路北,县署西,文庙东,正对南城门丁字街处。明代嘉靖十二年(公元年),唐知县戚贤在原天王庙基础上改建。尧庙前有一眼井,曰尧泉,因水通城西口底山尧庙前古尧泉而名;又曰天王井,因尧庙旧址为天王庙而名;又曰善利井,因清雍正知县王恪把井修复而利民饮水的善事而名。

有清雍正知县王恪修复尧泉、林公泉碑记为证--县署之右为帝尧庙。前有井,久湮:碑石上镇,颜曰尧泉。考之志,即善利井也,一名天王井。其水与蔴潢通,因口底山尧庙有古尧泉,遂取以名。前明万历天启间,邑令陈公、张公先后修复,独莫考其所始及其废。又署之左有井,曰林公泉,盖国朝邑令林公康熙年间所浚也,亦石镇其上。予窃疑之:井以养为功,兹双井者,近在署之左右,何胥幕不食也?讯之邑人,或曰,以其曾溺人,故幕之;或曰,形家者言,邑似龙形,二井乃其目,应出大魁,前令忌之,托为不利于邑,故幕之。予意,防人之溺闭之足矣:若科目之盛,邑宰与有荣施,何幕为?辛亥夏旱,有里民请复林公泉者,予诺之,稍助焉,甃成,署左之环居者咸饮其甘。孝廉崔君碑以记之。

壬子夏复早,署右之民请复尧泉,予亦诺而助之。且曰:此古迹也,帝尧之泽于斯寄焉。即非形家言,非值旱,亦宜复:况兼斯二者,顾置汪秽于泥中乎?兹届省试之秋,非独渴者被近泽,且以一验形家言,为士子鼓气也,遂复之。其甘与林公泉同。予私幸双井之去幕,而收于数十年之下而其养遂可不穷也。至于形家之言,虽诞,不足信;帝尧泉之西为学宫,林公泉之东为义塾,两井并列,有丽泽之象焉。多士法之,勤讲习,以兴文行,安知其言之不验乎?则教泽与利泽并悠其在斯也!夫因徇邑人之请,而书其复修之岁月云。

《清光绪·唐县志》经政志曰:“坛庙之设,为民祈福,州县皆然………祭法云: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御灾捍患则祀之。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志。”在尧庙祭祀尧帝,每年春秋两季知县择日致祭。其时,知县着朝服,率僚属,敬致礼仪,奏乐,献礼,祝词,叩首跪拜。有明代刘乾祭尧帝乐辞四章流传于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