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手足癣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509/8930322.html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总面积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9万。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一、历史沿革
1、春秋战国为燕、中山国地。
2、北魏置新城县(治今市区东北);太和元年(年)分置清苑县,治今保定市,属高阳郡。《太平寰宇记》:因“清苑河为名”。
3、五代唐置泰州,治清苑县。北宋建隆元年(年)于清苑县置保塞军,太平兴国六年(年)改保州。
4、蒙古太宗十一年(年)升顺天路。元至元十二年(年)改保定路。明洪武元年(年)置保定府。清直隶省治此。5、年直隶省徙治天津。年废府置范阳道,次年改保定道,年始为河北省省会。
6、年析清苑县城关置保定市(县级)。年河北省保定专区专员公署驻此,保定市升省辖市(地级)。年省会迁天津市,保定市划归保定专区。同年完县、满城、清苑县划入该区。
7、1年保定专区与市合并,为省辖市。年专区与市分设,保定市属保定专区。—年复为河北省省会。8、年复为地级市,辖满城县。年清苑县划归市属。年保定地区撤销,所属涿州、安国、定州、高碑店4市和涞水、阜平、徐水、定兴、唐县、高阳、容城、涞源、望都、安新、易县、曲阳、蠡县、顺平、博野、雄县16县划入市属。
二、地名由来
1、保塞军。年,因宋太祖赵匡胤祖陵在河北西路清苑县境,清苑又为宋朝的北部边塞重地,所以宋朝于清苑县置保塞军,取保卫边塞之意。做为政区名称兼地名的“保”字,首次出现。
2、保州、保塞县。保塞军和清苑县治在今保定市。年,保塞军升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清苑县改名保塞县,并将满城南境划入保塞县,以加强保州势力。保州治所在保塞县。
年,北宋灭亡,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称保州,又名金台驿。年于保州设顺天军,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保州曾辖清苑、满城、遂城三县。金大定十六年()复名清苑县
3、保定路。年,元兵攻陷保州,焚屠三天,使其变为一片废墟。年,金将张柔投降蒙古军,驻满城。年,蒙古军兵马都元帅张柔率军由满城移驻保州,画市井,定居民,置官廨,重建城池。遂使保州成为“燕南一大都会”。此为现保定筑城之始,当时已有一定规模。年,元朝改顺天军为顺天路,寓“顺应天命”之意,保州为路治。因为保州为元代大都的南大门,年顺天路改为保定路,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保定之名自此始有。
三、古迹及景点
1、大慈阁。始建于金朝(公元年)。大慈阁以“市阁凌霄”之美誉名列“上谷八景”之首,成为古城保定的象征,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大慈阁自古为佛教圣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古莲花池。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区中心,始建于金元之交的公元年,原名雪香园,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原为金末元初著名军事将领张柔的居所。它历经私人、官府、书院、行宫和公共园林的历史变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其浓重的历史积淀,为中国十大园林之一。
3、保定钟楼。又叫古鸣霜楼,位于保定市裕华路,紧邻大慈阁,背后是钟楼商厦。楼内藏钟,钟体通高2.55米,口径2米,唇厚17厘米,铸成于金大定廿一年(公元年)。据《中国名胜词典》介绍,该钟早于西安钟楼大钟年,早于北京大钟寺大钟年。
4、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
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年(清雍正八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
5、淮军公所。坐落在保定旧城区西南隅,气魄壮观,具有明显的江淮建筑风格,有四个高大的院落,是李鸿章为纪念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阵亡的“将士”而建的昭忠祠,并兼有安徽会馆之功能。
6、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创办于年的河北省保定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停办于年,校址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年5月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清河道署。位于保定市兴华路3号,是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道台衙门,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早是清代的地方政府行政机构,后成为军阀王占元公馆,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28军军部。
8、直隶审判厅。位于保定市北市区法院西街东侧,清光绪三十三年(年)开工建设,至宣统二年(年)投入使用。该厅建筑分为两座,一座是天井式二层楼房,包括南楼、北楼、东、西配楼,有内外回廊,东、西、北三面有砖砌围墙,至今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光园。位于保定市区裕华路中段,原为明代大宁都司右卫署和断事司。清康熙二年(年)直隶巡抚由正定迁到保定后,巡道司狱署驻此。雍正二年(年)又改为按察使司狱署。年,曹锟任直隶督军时,在光园大兴土木,进行大规模改建、装饰,成为曹锟的公馆。因曹锟非常敬慕抗倭名将戚继光,故将此处改为光园。
10、保定市天主堂。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年),扩建于清宣统三年(公元年),名“圣伯多实禄堂”,是由法籍传教士所建。
11、育德中学旧址。河北省保定市城内新华路北侧。年由中国同盟会直隶保定支部主盟人陈幼云联合12名同盟会员创建。该校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中,一直是保定革命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