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顺治年间改祀山西浑源恒山以来,位于阜平、涞源、唐县三县交界的大茂山一直被尊为古代的北岳,即自汉代册封五岳制度以来恒山真正所在地。古北岳恒山历史悠久、声名显赫,据《尚书》记载,舜帝北巡时,遇上大雪封路,无法前行,此时突然飞来一块灵石,舜帝遂封大茂山为北岳,领北方万山之宗主。距离古北岳70公里的曲阳北岳庙建有飞石殿,讲述了这段飞石遗踪传说。北宋画家郭熙用“恒山如行”来勾勒恒岳山势逶迤、群峰连绵的地貌特征。古北岳又称神仙山的来历,则出自唐朝御祭祝文北岳为“神仙之所往还”,当地人因此称这座雄伟的山为神仙山,海拔米的主峰奶奶尖在阜平境内。
“恒山如行”可不是虚的
古北岳雄踞阜平、涞源、唐县三县交界处。
阜平是不折不扣的山城。最早联系阜平县文旅局副局长邢玉杰时,记者电话里贸然一问,县城到神仙山有多远?她说,阜平县城就是山区了,县城距离神仙山35公里,神仙山方圆两百多公里呢。看来,我们这次是彻头彻尾的山中行了。因为没有去往山中的班车,早上八点,我们一行五人开车前往神仙山,除了记者和同行的崔编辑外,还有神仙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小苏、阜平文旅局的曾先生和北岳文化研究专家赵记臣老先生。
金龙洞。
我们先到了金龙洞,已经有进山的感觉了,空气非常凉爽。赵记臣老师告诉记者,金龙洞是山中自然形成的溶洞,沿着山体一侧,几处泉眼都在喷涌泉水,丰沛的泉水汇成湍急的小河向山下流去。相传金龙洞乃汉代高人于吉得神符的地方,洞河长流,清冽甘甜,当地人奉为圣水。正值夏末时节,洞中地下暗河已经快溢到洞口了,看来之前的洞中穿行探险计划要搁浅了。曾先生说,洞中水少的时候,可以从这里进去,到另外一处小洞出来,曲曲弯弯长达数华里。
令人惊艳的金龙洞只是神仙山序曲。广义上的进山应该从炭灰铺开始,山脚是山中的停车场,小车可以直接开过去,可是我们的车在三岔口就被挡住了。三岔口,顾名思义,三个路口相交的地方,显然汛期两边的山流太急,冲力极大,直接把环山公路给冲断了。越野车尝试着冲过去,车轱辘打滑,冲了几次都未能成功。临时做出调整,记者和崔编辑步行到山顶。向上爬了一段,已能感受十点钟日渐升温的太阳了。
赵记臣。
山谷太安静了,一路山泉轰鸣相伴,泉水从山顶蜿蜒流向山下,常见高山飞瀑。有几处路段,山泉直接漫过路面,形成漂亮的小型瀑布。山泉挡住前行的路,第一反应是往水中随意摆放几块石头,踩着石头过河。前面几处,还可以用这个方法通过,但考虑到石头打滑、容易踩空的危险,向上攀登,再遇山泉,我们直接挽起裤管,拎着鞋子赤脚过河。泉水那是刺骨的冰凉,过河后,双脚等于经受了一次强度刺激。
山谷太寂寞了,从三岔口到三眼井,途中,我们只遇见一位皮肤黝黑、身材瘦削的山民,他轻快地踩着石头过河,沉默地迎面飞过,完全无视我们是造访山谷的游客。因为上山计划有变,我们只带了面包、饼干,至于矿泉水,每人只带了一瓶。这显然是一个轻率的决定,登山最需要带足饮用水。
天已近午,我们在三眼井歇脚,准备吃点东西,与村中一位老人聊天,问他距离山脚停车场还有多远。老人说,还有四五里地。听到这个,我们心里咯噔一下,恒山如行,峰峰相连,那可真不是虚的,漫长的山路会足够挑战你的脚力和体能。好消息是,老人指点我们,只要一直跟着山中写有防火标语的小红旗走就可以到山顶。
成功登顶万山俯首
风景如画的跑马梁。
三眼井到山脚,两边山谷在阳光照射下变成了彩色。峡谷虽然还是峡谷,但景色秀丽多了,颇有南方石林的特色。河漕中多见巨形怪石,它们宽平如龟背,平面上密布许多小孔。外界都说“神仙山的石头都长眼”,就是这一段特别的地貌吧。崔编辑说,上亿年前,神仙山曾是海底世界,经过地壳运动和火山喷发,这里隆起为山岳。“这种石头是流纹岩中的一种火山岩,所谓的眼睛是地下岩浆喷发后气泡冷却形成的气孔。”神仙山的石头都长眼睛,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刘邦经过神仙山,不小心被脚下的石头绊了一脚,刘邦随口说,你们不长眼睛啊,灵石得到点化,最后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长眼睛”的石头。
身处奇异山谷,崔编辑发出感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整个山谷,满打满就我们两位游客在穿行,视野所及,乱流、大蚂蚁、野草,我们就这样像沙鸥一样飘到了这里。崔编辑指着漫过路面的山泉乱流说:“它们多自由啊。”从停车场到山顶的路,全是简易石头草草铺成,疯长的野草几乎淹没向上的路,手机里轰着迪克牛仔的歌《三万英尺》前进,那句“每一次穿过乱流的突袭”总是清晰响起。到了松树林,崔编辑登不动了。这是一片原始次生林,松风阵阵,的确是一处凉爽宽阔的好场所。
主峰就在上方,仰之神飞,鼓勇独登。穿过松林,上面是跑马梁,山路变平缓了,是沿着山脊走。跑马梁据说是当年杨六郎抵御辽兵在此练兵的地方。从阜平、涞源和唐县都可以登神仙山,最后都会汇聚到跑马梁。远远听到林中有人语声,走近,原来是一对母女从涞源方向攀登,她们也到了跑马梁。平缓的山梁让我的体力得到调整,再冲最后一段,登顶奶奶尖。
站在神仙山最高峰,油然而生一股万山俯首、众峰称臣豪迈之情,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个体渺小感,周围是一片山的海洋,莽莽群山,逶迤绵延,根本看不到尽头。下山时,吓人一跳,体能濒临崩溃、原本准备放弃登顶的崔编辑也已经来到奶奶尖下了,他真是一个坚韧的BOY。等他,然后,我们一起下山。
傍晚的大峡谷超有感觉
周培钧。
曾先生和小苏从三岔口上来接我们了,小苏说,到晚上七点大峡谷整个就都黑下来了。
这次进山真的很幸运,太阳刚出来时,我们上山,太阳落山时,我们已经走出峡谷。上山的景色和下山的景色完全两样,傍晚六点到七点,因为柔和的光线照进山谷,神仙山大峡谷终于向我们展示出它另一面的美。
薄暮时分,山中光线明暗变化太丰富了,峡谷景色也随之一变,完全是一幅幅画卷,峡谷高深,壮美无比,超有感觉。从三眼井下到三岔口,这一段是神仙山最有特点的嶂谷,有北方最大嶂谷之美誉。一般的峡谷呈现V字形,嶂谷是呈U型,两边峡谷壁直上直下,直插谷底。
神仙山由来有多种版本。进山前,阜平县旅游局原党委书记周培钧给我们讲的版本是,这里是神仙打架的地方。民间传说,在清代迁岳后,围绕古北岳归谁掌管问题,八仙与天仙圣母娘娘争得不可开交,最后一刻圣母娘娘靠仙风吹落头簪智取八仙,现在的神仙山改祀天仙圣母庙。更为流行的版本是,神仙山山峰高耸,怪石嶙峋,云雾缭绕,宛若仙境一般,乃神仙之所往还,非常人可以接近的地方。
(燕都融媒体记者栗强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