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两岭口巡司衙门
巡检司为我国元代、明代与清代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该组织于元代首创,通常为管辖人烟稀少地方的非常设组织,功能性以军事为主并佐以行政权力。据《明太祖实录》(卷)记载,朱元璋敕渝:“朕设巡检于关津,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元初,就曾在台湾地区设立澎湖巡检司进行行政管理。
两岭口巡检司地处要冲,古代从正定到五台山以及大同、张家口、集宁直至蒙俄,早上从行唐城出发,晚上必住两岭口。因为从行唐城到两岭口七十华里,再往前走就是二十里深山老林,夜晚山睡出没,无人敢行。自古两岭口就设有驿站,明朝洪武七年(年)始设巡检司衙门,辖长城要塞龙泉关(进阜平县与五台县交界处)。
清朝撤巡检司,设驿站。清末民初设巡警局。巡警局周围有文、武学堂各一座,卖日用百货店铺两座(天福成、同义堂),骤马大店四座,家庭小店若干,肉铺、豆腐坊、糕点铺、烧饼铺、麻糖铺、枣酒作坊、染布作坊、唱丝弦戏班子、铁匠铺、木匠铺、药铺、裁缝铺应有尽有。年秋日本大举侵华,国民党政府逃离行唐,两岭口巡警局的巡警全部弃械逃跑,巡警局自行消亡,商铺逐渐破落。
据《元史·卷十四》记载:“两岭口镇县西北七十里。洪武七年,置巡司于此”;另据清康熙十九年(年)《行唐县新志》载:“巡检司在县治之西北七十里两岭口,明洪武七年建。山辟荒村,民人星散,庭垣妃败。其官皆于别庄借住民房。国朝康熙六年,巡检王自立以两岭口乃行唐西北要地,故设官巡缉,以守地方,乃自捐棒金,仍于旧司故址修衙宇三间,因而人民复聚。”
又据《行唐历史文化纵览》序载:“明代在两岭口设立驿站,使昔日偏僻小路发展成为行唐经两岭口、北通阜平龙泉关到五台山祭祀和通山西大同、浑源以及内蒙古河套山区进行商贾贸易的交通大道,商贩上运土布、丝绸,下驮山西烧酒(俗称浑源大茶)或贩运牲畜、药材。一直到清末民初,仍可看到商贾争赴,驼铃马嘶,昼夜不绝于耳的繁荣景象。为此,行唐县署在两岭口设立巡检司以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