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医院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404/8813087.html
韩海山
《中华都城要览》、《三皇五帝时代》等当代著述,都一致认为:“尧初都河北唐县,后迁山西晋阳”。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之“黄河长江流域传说中的原始社会部落分布”篇标得很清楚:在恒山东侧唐地,有“陶唐氏1帝尧”字样;在太原南侧,标有“陶唐氏2帝尧”字样,说明帝尧先在唐地,后在晋阳。
那么,帝尧西迁从唐县什么地方出发?笔者经过考察认为,应该是北高昌浊鹿山。唐具有浊鹿山,山体不大,高不过三四十米;但是,它位在高昌镇北高昌。上古时期,北高昌曾是古帝都,唐尧为其母在此建城,后称“庆都邑”、“庆都城”:西北与二三里地外的唐尧故居地庆都山连脉:北距唐尧帝都故城仅八九里地:所以,它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而著名。
众史籍记载:尧时,黄河泛滥,洪水北入滱水(唐河)、滹沱河,唐国遭遇水患,帝都受到威胁,帝尧决定西迁。这时,唐地山前平原的今望都、安国、清苑、定州一带被洪水淹没,百姓纷纷西逃山区,各氏族往帝都附近的高台丘陵地带集结:尧母住在浊鹿山下庆都城,唐尧告别帝都故城后到浊鹿山接上母亲一起出发,是理所当然的。
另有一些史籍,如《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明一统志》、《方舆纪要》等都有“尧从涿鹿迁徙”的记载。它们或者只知黄帝城的“涿鹿”,不知唐尧帝都附近的“浊鹿山”:或者因为古籍上“涿鹿”与“浊鹿”通用,致使后人认识上产生了混淆,错把“浊鹿山”当成了“涿鹿”(据说张家口的涿鹿县没有浊鹿山)。毫无疑问,它们的记载也确实佐证了“帝尧从唐地浊鹿山西迁”的远古历史信息。
唐尧帝都被迫迁移是逐步的。据地方志记载,首先搬迁到唐地西部恒山之阳的平阳河畔(今阜平县平阳一带),不久又被恒山之水所毁。于是,他怀着恋恋不舍的沉痛心情,带领臣民和部分族众(有许多“热土难离”的族裔留守在故地),顺太行山东麓南下,过行唐(因从唐地南行而名“南行唐”,后改称“行唐”)、灵寿、平山,顺滹沱河谷折西到山西晋阳(即太原)落地,在此建都。在晋阳又遭洪水,再次顺汾水南下霍山、临汾。山西晋阳、汾水河流域也有跟唐县相同、雷同的“唐”、“唐国”、“唐城”、“平阳”等地名,都是“名随帝王迁”而产生的,这也从侧面佐证了唐尧从唐县西迁山西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碑文石刻
唐尧西迁处石刻
(右侧)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尧的传说”之
唐尧西迁处
(左侧)唐县人民政府立
公元二〇一五年十月
(基座文字)此处浊鹿山,古为唐尧西迁平阳之出发地。尧时,唐国遭遇水患,山洪横流,海水倒灌,平原村落淹没,帝都受浊浪围困。唐尧高举兽皮图腾旗,浊鹿山上各部落难民聚集,祈年祭天,惜别故里,举族向西大迁徙。今之山下,“尧子建刘国”故事传颂,尧母庆都古城昌盛;陶唐氏养马坑尚在,“马道”犹存名。“唐尧的传说”耳承口传几千秋,今逢盛世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唐县政府为保护唐尧圣迹刻石以铭,昭示后人永远传承唐尧盛德。
唐尧文化研究会会长韩海山撰文
公元二〇一五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