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学习、欣赏的过程当中,拍摄过很多景区的对联了。我会把我所看到的对联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装饰性的对联,这些对联并非是为了景区或景观而原创的,对联的内容可能来自于其它景区;第二类是传统式的对联,这一类对联更多地出现于住宅或者买卖字号之外,虽然也不是原创,但是这些对联所体现出的是一种文化传承;第三类对联则是原创对联,这些对联就是文人墨客专门为了景区景观而撰写的,对联中往往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地理……等知识。
唐县庆都山景区的对联就是第三类对联,在之前的几篇文章当中我就曾说过,虽然在庆都山景区的对联当中时有平仄不清晰、对仗不够工整的情况,但是从学习的角度而言,这些对联的存在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文字装饰,而是可以让喜欢琢磨的人真的通过对联了解有关历史上很多的典故与传说。
唐水都山毓秀梓乡留圣迹
懋勋叡德昭明盛世颂尧天
这是一副位于唐尧大殿尧帝像前的对联,从对联的内容来看,这是一副歌颂尧帝的对联。上下联一写实,写的是庆都山所处的地理位置与环境;一写虚,写的是上古时期尧帝的功勋以及人们对于尧帝的敬仰。
就内容而言,这副对联上下联的虚实呼应堪称完美,而在平仄方面,这副对联的对仗也是非常工整的。其中,我最喜欢的这副对联的部分是“毓秀梓乡”对仗“昭明盛世”。毓秀梓乡写的是现在,写的是如今的尧帝故里依旧人才辈出;而昭明盛世写的则是古代,写的是唐尧治理下的炎黄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不仅增加了对联文字的立体感,同时也充分表达出了对联作者借古喻今的好心态。
在我的认知当中,对联与古诗词不同,古诗词可以算作是古代的歌词,是要被人们反复传唱的,因此,古诗词的用字用词要以更加通俗易懂为好,对联却不是。一副好的对联不仅要应情应景,甚至还要包含许多叙事的内容以及关于作者胸臆的抒发……,再加上对于对仗平仄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我一直认为对联是中国古代文学最高境界的代表。古体诗词不宜用过多的生僻概念,而对联则可以。
本文中所说的对联,使用了“毓秀”、“梓乡”、“懋勋”、“叡德”这些在现实中并不经常使用的词汇,而“昭明”一词,也援引于《尚书·尧典》之中。这些词汇的使用,确实会让对联显得有一些深奥难懂,但是对于我而言,这样的词汇会让我觉得这副对联包容了更多的内容。
都说“文无第一”,对于对联的欣赏与评论,肯定也是会包含着很多主观的因素的。我喜欢的对联,也只是我喜欢的,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