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次三经落实研究4灵丘南部峚山,黄帝采玉

西次三经落实研究4:灵丘南部峚山,黄帝采玉植木,众帝之台等。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mi)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第4山峚山:四百二十里相当于现在的42公里左右,又是1天的行程。但考虑到这是条曲折的山区路线,所以本人确定在地图上直线距离打折为约35公里。在地图上从上一山不周山(保定唐县西北部大石峪一带)向西北方量约35公里,到了山西省灵丘县南部的下关乡下关河一带,峚山当就在这一带,峚山,就是大土山之意,这里是否有这样一座大土山呢?待实地去考察发现。丹水是下关河,西流又南流入阜平县汇入大沙河。

丹木,笔者以为应该是指柿子树,“圆叶赤茎,黄华赤实,食之如饴”,笔者以为所描写的正是柿子树,所谓“丹”,除赤茎赤实外,本人以为还有更主要的二条就是柿林在深秋时不仅果实如无数小红灯笼,连叶子也都变红了,漫山遍野的火红色,真是壮观。

丹水(下关河)西流注入的稷泽,当是上古时在阜平县吴王口乡下关河与大沙河交汇处有一湖泽叫稷泽。此稷泽到底与后稷有啥关系,本人以为可能有些关系,后稷可能步其先祖黄帝之后也走过这条路线到过这一带,后面的槐江山也有另一稷泽,当然走过此路线的人也应该不止后稷,这个本人在山海经的研究中会多有提及。后稷之母帝喾妃姜嫄出自炎帝系有邰氏,而现存含“台”最多的地名,就在灵丘/阜平/涞源/唐县/曲阳/顺平/满城/易县这一带,有邰氏当也在此地。也许周人和其他一些向面迁移发展的炎黄系子孙就是走这条线从保定一带翻过太行山到了晋北或晋中直到晋南陕西的,当然穿越太行山也不止这一条线,还有偏南的路线,如经平山县或井陉县等入山西。关于五帝系子孙从保定大本营向四面八方的迁徙发展,本人有另文详说。

“玄玉、白玉、玉膏、玉荣”,看经文的意思似乎是说丹水和稷泽中都有。据本人网上网下搜的一些这一带的资料,灵丘下关乡和阜平吴王口乡一带河水中产水晶及一些玉石,阜平县山区还产水晶洞,近年一些山村靠采花岗石等矿为业,常开出水晶洞,笔者丈人家就在阜平,曾送给笔者几大块水晶还在市场卖过。还有钟乳石,现开发成旅游区的有灵丘县下关乡北边不远处的桃花山溶洞群,是少见的还在发育中的大型溶洞,洞中确实有现仍在发育中的钟乳石景观。所谓“玄玉”可能是指暗色水晶或其他暗色玉石,而“白玉”则象是白水晶或钟乳石,“玉膏玉荣”则象五彩钙华。

稷泽中生玉膏的地方“沸沸汤汤”,象是描写有温泉,而阜平吴王口的温泉正是著名的,有地名温塘池/温塘寺,现有一些度假洗浴疗养设施。阜平县现有四处温泉,至少都是在唐时就已被古人发现利用,一处在中南部的城南庄,水温55度,当年晋察冀边区所在地,因为许多革命先荤如毛周朱刘聂等都在此洗浴过,所以最为有名。一处就在西北部的吴王口,水温最高处可达90度,每小时出水量10立方米,开发利用价值最高,温泉另一侧是一股冷泉,通过石槽注入男女浴池,可根据需要调节水温。第3处在吴王口东南不远的下堡村,水温39度,每小时涌水15吨。第4处在东北部古北岳神仙山风景区的大台乡桃园村。后二处目前名气不大,但地方上也正在加快开发利用。另灵丘东部唐河上游也有一些温泉,都可能被上古人利用过。

这里单说这极可能被四五千年前黄帝及后稷等洗浴利用过的吴王口的温泉,因为有温泉所以就极可能形成这玉荣(温泉钙华),也因此而有美玉。温泉现在还存在,但不知还有没有仍在泉水中发育生长的钙华或古钙华残迹?这需要更详细的资料或等去实地考察后做解答。现在中国最著名的钙华景观是四川黄龙的五彩钙华和西藏青海高原上的一些热泉钙华。

黄帝在此一带采玉并种植柿树,用矿物质丰富的温泉水浇灌柿树,使柿树的枝/叶/花/果实色彩更艳,营养更丰富,食用也更美味,这应该算是黄帝发明的一种果树的实用栽培技术。但黄帝将此处的玉荣(钟乳石钙华、水晶等)取下向北运输几十公里投到下一山钟山(平型关山)之阳,这又为何呢?有研究者将这神话为“黄帝种玉”,也许黄帝也已认识到象水晶、钟乳石等是由小生长发育而形成的,所以确实是想用峚山的五彩钙华、水晶等作种子,将其放入钟山之阳的河流或溶洞水里,让水中钙质围绕其沉积生长或让小水晶体继续长大,想把那里也复制生成一个漂亮壮观的五彩玉世界吧,这应该只能算是老祖宗黄帝的一个异想天开的实验。

还有"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好象是说黄帝用水晶晶体做光学试验,日光透过棱型晶体折射会分散为炫目的七色彩光,黄帝分之为五色,这在西方是英国大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首先发现并开始研究的。黄帝这乐于科学探索发明实验的精神实在可嘉可敬,这种精神也应是黄帝最终统合各部使华夏极大发展的一大因素吧。

“黄帝是食是飨”,又说“天地鬼神,是食是飨”,这是说黄帝在此(当然也可在别处)用玉/玉膏等供奉祭祀天地鬼神,而黄帝崩后其子孙后代又奉黄帝为上帝,也用这些东西来供奉祭祀黄帝了,钟乳石等作为中国道家道教及中医界一种延年益寿的矿物类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黄帝等古人拿来做长寿药服用也很正常,网上见一资料,唐时皇帝命人在今北京房山县一带溶洞中取石钟乳进贡,李唐皇帝都信奉道教,不少都服食这类丹药,但也多数服用不当过量并没长寿。而黄帝据说寿一百多岁,看来是服用得当了。看地图上吴王口向北数里下关河边有村名祭台村,不知得名是否与此有关呢,也许作者就奉帝庭之命专门在此用玉等物祭祀了黄帝,后面还祭祀西王母少昊等。现存的类似地名,有些虽然晚出,但还是可能有上古源渊的。吴王口这个地名,也似有其深意,这一带有大量王/汪/旺及湖/池/湾等地名,也就是水汪子的意思,吴王(汪)是否就是稷泽?吴王口西北数里大沙河边周家河村现存一棵令人惊叹的古柏,腰围7米,树高18.5米,冠幅南北19.5米、东西19米。该树由大小8株合抱粗的如8条盘龙般的枝干组成,挺拔苍劲,参选中国最美古木。据网上所见资料称河北省林业专家鉴定,这棵古柏树龄在年到年左右,这不跟黄帝等五帝众帝同时代吗?与现陕西黄帝陵的那棵中国最有名的所谓“黄帝手植柏”、“中国第一柏”有的一比,但黄帝陵那棵也有专家质疑只有多岁,更可能是汉武帝在此祭黄帝时所植的,所以真正可能是“黄帝手植柏”、“中国第一柏”的,笔者以为是阜平这棵神柏,也可能是后稷所种。又在网上查了一些有关古柏树的资料,全国大约有十几棵二千年以上的古柏,多数都说自家是“天下第一柏”也多立有这个牌子,周家河这棵也立有这个牌子。与其他几棵腰围达10米、高达20多米的相比,阜平这棵腰围、树高不算大的,但笔者以为此树生长在山顶上悬崖边,水土贫乏,生存环境远比其他的要差很多,长的应该比其他水土好些的要缓慢很多,所以虽然规模上小些,但年龄上笔者以为反倒是有可能最大的。周家河,是否也与周后稷有关?巧合么?总之,笔者认为黄帝等在此活动过,采玉种玉栽柿植柏等等,当然这还得有待各方专家进一步实地探查认证,笔者只是提出一种可能性。

“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网查资料,这灵丘南部一带还是著名的灵丘黑鹳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涉及独峪、下关、上寨、白崖台、红石塄、落水河、东河南7个乡镇多个村,年设立,面积平方公里,是山西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以黑鹳、青羊(斑羚)、青檀树等珍稀物种为主要保护对象。区内沟谷纵横,水系湿地发达,至今保存了很好的生态环境,在区内的唐河/冉庄河/下关河上现仍也有多处温泉,冬天不冷,食物丰富,有些候鸟就因此不走变成留鸟了。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在古代生态应该更好,物种也更多。区内现有兽类、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等丰富的野生动物。其中国家颜危动物30多种,占保护区动物种类的11.63%;国家频危植物10多种,占保护区植物种类的2.5%;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0多种,占保护区鸟类的10%;属于中日合作保护候鸟80多种,占保护区鸟类的40%,属于中澳合作保护候鸟20多种,占保护区鸟类的10%。鸟类初步调查有14目37科余种鸟类中有国家1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金雕、大鸨,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大天鹅、鸢、苍鹰、猎隼、豆雁等。兽类6目15科40余种;两栖类1目3科5种:爬行类3目6科13种,鱼类有鲢鱼、红鳟鱼、鲫鱼、舶鱼、麦穗鱼、花鳅等;有昆虫上千种。属于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计30余种。如黑鹳、金雕、金钱豹、云豹、灵猫、青羊(斑羚)等。植物约有47科余种。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有青檀/黄檀/梓树/天南星等10多种珍稀植物,其中的青檀为华北唯一原生地。近年来还不断发现新的珍稀动植物。作者所谓“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怪兽、奇鱼,皆异物焉”,确实可信,上古时代物种更繁多。

这一带,笔者还以为就是《大荒北经》禹杀共工臣相柳(繇)的地方,“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触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

,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海外北经》也有类似记载,《海内北经》也有“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昆仑北或昆仑东北,下文昆仑为五台山,灵丘下关一带正在其东北。笔者为何说众帝之台可能在此一带呢?是因为查地图发现这一带是台地名最多的地方,如财台木佛台龙须台沙岭台白家台杏树台木梁台老坟台何台铁角台石虎台李台白崖台等,上文已述,《大荒北经》中有禹攻共工国山,有共工之台,在唐县北部洪城一带,禹击败共工,又向更上游的灵丘南部这一带追击共工之臣相柳(繇)部,杀之,筑众帝之台以示战胜镇压,中古战争中多有用敌人头颅堆成的京观,众帝之台可能就也堆埋有相柳及其不少部下的尸首,在著名的陕北石峁古城中发现有几处用一二十个人头颅作奠基,这众帝之台可能类似。若能找到众帝之台,当是华夏上古史的重大考古发现。国内有的研究者则认为众帝之台就是埃及金字塔、吴姖天门就是英国巨石阵、还有不周山就是东非裂大谷等等,但笔者脑洞还没开那么大,不敢认同,笔者还是老老实实在国内的这些小地方不嫌麻烦费心找吧。春秋时五台南边盂县一带有炎帝系赤狄仇繇国,一名仇犹、九首,后为晋所灭,笔者以为仇繇可能就是相柳、甚至蚩尤滞留在这里的后代,相关详细内容请参见笔者《大荒经研究》等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