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中国日报网

  取登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厕所是一种全世界通用的“嗅觉语言”和“视觉语言”,是文明沟通中最短的直线。然而厕所卫生一直是中国的短板,农村厕所则是短板中的短板。

进入年,“厕所革命”从城市扩展到农村,正向城乡最偏远、最低层的角落挺进。自年起,从中央到地方,财政资金投入超过亿元。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搜索显示,近一年,厕所相关的政府采购项目数量达到近个。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革命”不仅关系到旅游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推进“厕所革命”,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不仅景区、城市要搞好厕所,农村更要来场“厕所革命”;既抓好硬件建设,也注重养成文明如厕习惯。

这里,让我们听听各地人士怎么看待“厕所革命”这件事儿。

▲王永开河北省保定市唐县担里村村民

切实规划最重要

我住在保定山区的农村。在我们村子里,不管是住平房还是盖起了小洋楼,家家户户都使用自家的旱厕,这既是自然条件限制,也是大家长久的生活习惯。

平时看新闻也了解到,很多平原地区农村都进行了厕所治理,干干净净。但在山区,农村的厕所改造,面临很多问题。这并非什么专业话题,我们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最主要的问题是不统一。不像平原地区农村房屋整齐划一,在山区农村,各家各户散落分布,地势有高有低,所以很难有统一的管道连接到各家各户。加之村里的房屋地基多是用石头水泥等一层一层垒起来的,所以很难再重新安装地下管道系统。

另外,农村厕所一般在户外,如果是水厕,冬天使用就会受到很大限制。所以我觉得在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使用水厕恐怕不太容易实现。

当然,即便是使用旱厕,村里厕所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了。从以前用石头、木头搭个棚子,到现在用砖头、水泥砌成厕房,更加卫生,也更加方便。而粪便一般会经晾晒处理后成为有机肥,代替化肥,种菜种地都是很好的肥料。

其实农村里现在比较注重厕所治理。附近有的村子,几年前就有了沼气池,可以实现循环利用;有的村子,有回收车集中清理村民家厕所;就在两三个月前,我们村据说也是要免费改造厕所,统一安置管道及化粪池。村民们都很期待下一步进展。

总之,农村厕所治理问题很多,既要考虑自然条件,又要考虑村民的生活习惯,还要考虑治理成本。这既要村民的配合,更重要的是政府拿出切合实际的规划。

本报记者王萌整理

▲苏金朋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施庄村南阳金鹏月季基地负责人

从“茅坑”到“文明所”

我觉得,有了干净美观的厕所和文明的如厕习惯,人生质量才算真正提高。

论起厕所,那可有说不完的故事。过去家里穷,只注重房屋,没人注重厕所,随便在屋后挖个池子,能积农家肥就行。土坯一垒,前面再砌道土墙,有的甚至挂个布帘子,就算厕所了。粪尿有肥力,周围茅草特旺,故茅缸屯、茅村等地名并不鲜见。过去都是旱厕,地面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不说,夏天蚊蝇乱飞,进不去人。还根本不分男女,结果就造成许多尴尬事。那年,乡政府工作队到我们村,因为没有公共厕所,有位女干部就近如厕方便,小伙子冒冒失失闯进,女干部连声斥责流氓。村支书过来解释,这是贫下中农后代,老实厚道,这才算完事。有姑娘到我们村小伙子家相亲,半人高的厕墙外也有人方便,姑娘红着脸出来,说啥再不进屋,这婚事就吹了。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厕所是生活的必需空间,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卧龙区在城乡公厕的建设、改造、提升上可以说务实肯干,街头、社区干净整洁,功能齐全的公厕不仅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卧龙人的幸福指数。区里镇里关怀民生,统一规划,各村都建了标准公厕,坚持不懈推进各家各户升级上档,“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

我家现在的厕所,宽阔、敞亮、干净、无怪味,瓷砖锃亮,比那些星级宾馆的卫生间都不差。我们这儿是月季之乡,门前屋后,厕所里外,一盆盆月季千姿百态。绿萝垂翠,家家地里种花,户户墙内飞红,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环境好了,心情愉悦,促进了乡风民俗改进,推动乡村发展繁荣,我们村成了市级文明新村,石桥镇成了中州名镇、省级特色生态镇,被誉为伏牛山下的花镇。现在,我们村的厕所不叫茅坑了,美好生活梦想成为现实,大家风趣地称之为“文明所”。

村里的“厕所革命”基本成功,但我想,旱厕改水厕,对农村来说仅是实现了整洁,不能把粪便一冲了事,最后是把人畜粪便集中发酵,产生清洁能源沼气,沼渣入地作肥,变废为宝利国利民。

鲁钊整理

▲重庆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

“改厕”改出新生活

初冬时节,田间地头开始萧瑟落寞起来,但走进重庆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却是让人眼前一亮。一栋栋整齐的房屋外,造型别致的花园里还开着茶花。

“你们村里什么改变最大?”记者和村民们坐在农家小院中拉起家常。

“当然是厕所了!走,我领你看看。”村民朱现华边说边把记者往家里领。打开一道磨砂的玻璃门,就是铺着白瓷砖的厕所,水箱、蹲便器、废纸篓、洗手台一应俱全。“以前我们的厕所只能叫茅坑,就是用两块板子搭在猪圈里的,又脏又臭。”朱现华说。

“厕所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村民的身体健康。”大观镇党委副书记王华说,当地采取政府投入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方式,对各家各户的厕所进行改造。

“当时推广厕所改造的难度可不小。”王华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一些村民认为,如果修建水冲厕所,就没法积肥了,“这样还不如旱厕呢”。

为了解开村民们心里的疙瘩,南川在实施农村厕所改造时,大力推广建设三格式化粪池。这种化粪池通过厌氧发酵分解,分层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储存下来的粪肥就是天然的有机肥料。

在王华看来,“改厕”改的不仅是群众的如厕条件,更是改变大家的卫生习惯,让农村的人居环境好起来。为此,当地启动了人居环境改造行动,试点农村垃圾分类回收。为了改变村民们垃圾随便扔的习惯,当地借鉴超市营销的方式,鼓励村民回收垃圾获得积分,凭积分兑换领取肥皂、洗衣粉等日用品。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也有了责任人,村里定期检查,评比“清洁户”。

环境好了,风景靓了,大观镇的几个村纷纷搞起了乡村旅游。如今大观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强镇,仅今年前10个月就实现乡村旅游收入9.5亿元。

(据新华社重庆电柯高阳、聂灵灵)

▲李培东湖南长沙退休者

旅途最怕如厕难

我退休以后闲着没事,就想到处转转,打发打发时间。后来慢慢地喜欢上了旅游。现在成瘾了,一个月不出门心就痒痒。

上个月刚去云南转了一圈,这是我第三次去了,花了半个月。12月10日刚到成都。一路上风景很美,拍了很多照片,存储卡都用了两个。享受美景,珍惜岁月。准备再用半个月时间,把成都周边地区转个遍。然后回家准备过年。

对于“背包客”来说,尴尬经历很多,如厕难算一个吧。不过话说回来,谁没有过旅游途中男女分边解手的经历?

现在在高速路和风景名胜区上厕所已不难了。高速公路服务区里,厕所修得很漂亮,有的卫生打扫得也很干净,景区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基础条件改善很多,有的厕所能达到星级标准。

旅途中如厕难主要在不发达地区或者农村公路,除了加油站、用餐地,其他的只能在路边解决。男女各选一边,往公路两边找隐蔽地方,有时憋得实在受不了要解手,司机又催着走,就只能在坡坎底下解决。坐大巴车里都能看见,那时你只能装作看不见。这经历对女士来说更尴尬。

也有很多地方路边有厕所,但上边写着“上厕所1元”。有聊胜于无吧,1元就1元,能体面地上厕所,花点儿钱也值。当然,我也遇到过景区厕所收费的情况,那感觉就很不爽。门票已经收费了,进去上个厕所应该是景区提供的公共服务。所以我就想不通。不说景区,有的城市里上厕所也难,公共厕所少。勉强找到一个,里面污水横流,屎尿遍地,简直没法下脚。

“人有三急”,厕所谁都离不开。现在国家抓“厕所革命”,我觉得是抓到老百姓身边的痛点了,也挠到人间烟火的痒处,很准。

本报记者王明峰整理

▲本报记者贺勇

胡同公厕换新颜

家住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二区社区的刘海龙老人前一阵子出国度假归来发现,路过自家附近的公厕再也不用捂鼻而过了。好奇的他忍不住进去一探究竟——公厕内新贴了暖色的瓷砖,每个坑位都安装了新的独立隔板,环卫工人正在往小便池内喷洒抑菌除臭液,步入其中几乎闻不到任何异味。除了设施大变样外,外墙也穿上了青砖琉璃瓦的外衣,与历史文化街区胡同内整体风格一致。“周边胡同的居民终于可以上个舒心的厕所了!”他感慨地说。

过去,冬天上趟公厕摔个跟头的事儿并不是笑话。由于厕所内没有暖气,地面不够平整,部分低洼的地方一到冬天便会积水结冰,很容易滑倒。难怪很多老人宁愿使用便盆也不来公厕,不是不想来,是不敢来。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北京先后实施了4次“厕所革命”,公厕的卫生条件大为改观,但许多胡同里的公共厕所,依然让路过的行人捂着鼻子绕道走。

东城区共有座公厕,是全市公厕最为密集的区域。作为环境整治提升的主要内容之一,东城区计划用两年时间对全区座老旧公厕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涉及二类以上公厕座、三类公厕座。其中年拟改造座,年拟改造座。

经过半年的研究试点,东城区环卫中心确定以硬件改造为基础,以软件提升为保障,通过物理隔离、空气置换和抑菌阻臭的方式,解决公厕有臭味这个行业老大难问题。其中,在公厕保洁体系中新增的公厕除臭作业工艺是全国首创。

据东城区环卫中心基建科工作人员冯磊介绍,通过向公厕地面、墙面、蹲坑等部位喷洒覆盖抑菌除臭液,阻止臭味散发,同时消杀厕内微生物,减少氨气产生,可在30分钟内明显降低公厕异味,并维持低异味水平1到2天,目前该工艺已在全区推广。

而此次最大的突破是在公厕内装了“空气置换系统”。“‘空气置换系统’类似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新风’系统,可以实现空气的内外循环。”冯磊说,传统的公厕“排风系统”只有排风,没有送风,厕内容易形成负压,空气干抽,降低了厕内臭味排放效率。此次研发安装的“空气置换系统”,采用送风和排风相结合的方式,保持厕内外空气压力平衡,并及时补充了室外的清洁空气,大大提升了厕内臭味的排出效率。

“厕所变了样,生活大不同,以后再也不会让人顺着臭味找厕所啦。胡同生活的一大不便就是上厕所麻烦,但这种历史也许就要结束啦。这可真是北京公厕又一次重大的‘革命’啊!”刘海龙说。

▲取登藏族云南省德钦县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开发经营有限公司飞来寺景区管理站副站长

不再狼狈找厕所

我在梅里雪山景区工作至今已经有11个年头了,先后在明永冰川景点、金沙江大转弯、雾浓顶景点和飞来寺景点的管理站工作。

说起景区的厕所,有许多故事。刚开始,由于没有多少厕所,游客的抱怨太多了,造成在各个景点经常可以看到随地大小便的事情。有些地方的景区沿线不时有臭味飘来,严重影响了游客的心情,导致几年前央视曾播出《垃圾围困梅里雪山》的报道,给景区声誉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现在好了,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景区的各种基础设施,特别是厕所,现在各个景点都有标准的免费厕所供游客方便。其实我觉得,旅游开发就要注重细节,我们的服务质量再好,让游客狼狈得找不到厕所方便,一切服务都会归零。

德钦县刚开始开发旅游时,国道两边曾经冒出大量的简易厕所,几块板子就凑成一个简易厕所,里面臭气熏天,外面有人收费,人头1元钱。人有三急,再贵也得交这个冤枉钱,总不能在路边当着大家的面解决啊。游客怨声载道,当地居民对此也深恶痛绝。如今不光是景区,全县各条公路沿线都有了标准的免费厕所,就连农村也建起了公共厕所。厕所建设覆盖了农村的各个角落,在方便大家的同时,环境也变干净了。

再说县城,以前最尴尬的就是找不到厕所,总得红着脸跑到各个单位里找卫生间,还不时会被保安训斥,低声下气是常事。从去年开始,德钦县城每个人流集中的地方都建了公共卫生间,再也不用看保安的脸色了。

一个小厕所,其实反映的是一个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也反映出地方政府对民生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