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海山
封庄,北店头乡封山脚下一山村,因唐尧在这儿受封“唐侯”而名。《清·唐县志》上说这里曾建有尧庙,贾泉河曾撰文描述在这儿举办唐尧受封唐侯典礼的热闹情景……
往事越千年,唐尧的足迹今可在?后世子孙纪念始祖的遗物还有否?年3月3日,约上张孝林,一位乡领导陪同,专程到封庄探访。
说到唐尧,封庄人倍感亲切;讲起村里村外跟始祖有关系的景物,他们如数家珍。
如今的封庄,多户,近三分之一姓“封”,封姓一直是这里的“土住居民”,唐尧的后裔一直守候在这块热土上。
在大街上,我们看到一个大石槽,长4米多,宽和高近1米,内壁表层有几处剥落。我问村干部:“这石槽什么年代造的?”他们异口同声:“建村时就有了。”我又问:“是村北封山上的石头?”他们回答说,外地来的,
是一个叫杨梢子的大力士胳膊窝里夹来的。杨梢子是谁?传说是给帝尧拉马的后代。有一天晚上,杨梢子梦见老祖宗,说是村南尧庙前头缺一个饮马槽,叫他想办法找一个。他梦醒后立即照办,也不知道他从哪儿弄来的。
提到尧庙,村干部们说先后曾有两座。前头的就是放饮马槽的那座,在村南粟山上。粟山仅是一座四五十米高的小山包,处在古中山国城内,上面的柏树特别稠密,尧庙就建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间,香火特别旺,历代皇帝到五台山进香,每次路过这里必定进庙朝现。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山变得光秃秃的,村民们觉得失去了风水,就又到村北封山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尧庙。自古以来,每年正月十五,封庄都举办庙会,纪念唐尧的生日。
村支书带我们到了叫“庙台”的地方,后一座尧庙曾建在这里。庙址处在半山腰,两侧山包护佑,庙前是宽阔平坦的梯田,地里长满着果树。我们走进还清晰的三开间的庙墙内,但见青砖头、琉璃瓦碎片,心情特别沉重。村支书对我们说:“这都是野蛮的军阀混战和罪恶的日寇造的孽!"
但是,战火无情,永远断不了封庄人对唐尧始祖的崇敬之情。他们把唐尧时期的一口“龙井”保护得几千年不干枯,水长流。从尧庙遗址往东一拐,很快来到龙井边。啊,好一幅秀美的风景画!井在大石阶下,井前一块半亩大的水塘,四周几十亩花椒园,两侧的山坡上满目葱茏。池塘里的水顺着一细渠淙淙流向果园深处,那里住着一对看守果园的夫妇,院里有鸡,狗、牛、羊,听见我们这边儿有生人说话,它们“齐奏交响乐”。这儿,现在的封庄人叫它“水圈”,这口井叫“龙井”:年岁大一点的长者说这井有灵气,也叫它“灵井”:他们听老辈子的人说,这井是当年“十日并出”的大早岁月里尧母带人挖的,所以又叫它“尧母灵井”……当村支书介绍到这里时,张孝林插话:“古书上记载俗名叫赵母灵井。”我抢过话头:“大概是写书的人采风时听拧了吧?"争论引起一阵哈哈大笑声。
时间已过中午12点,我们顺原路下山。这山,因为它的形状从南面看像一只振翅待飞的凤凰,人们叫它“丹凤山”:也有说山上山丹丹花特别多,所以叫“丹凤山”:后来因为唐尧在这山下受封而改名“封山”。山下,一马平川。村支书指着进山公路东侧的一片开阔地说,那儿就是唐尧受封举行庆祝活动的地方。人们认为这里风水好,逐渐开辟成了坟地,为的是活着常来祭祖,离开人世也要守候住这块宝地。人们把这儿叫“老坟上”,也叫“封台”。听着这一席话,我马上肃然起敬起来。我静静地走过去,好像听到了先民们祝贺唐侯受封的欢呼声、耿舞声、音乐声。我们躬身站在尚存的遗物前,又好像看见唐尧端坐在高台上,在母亲和部落酋长们陪伴下,欣喜地观看着族人们跳舞、欢笑、畅饮……忽然,我从深深的回忆里抬起头,跟同行的乡村干部们说:“我们这些帝尧之后,应该在这里重新修复唐尧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