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带你看河北##我为河北文旅代言##就看国际庄##这就是幸福河北##我的小幸福#
青山村,位于曲阳县西北山区,北边是唐县石门乡,西边是阜平台峪乡,今属范家庄乡,抗日战争时期属于武家湾区。因为山高林密,易守难攻,抗战爆发以后,青山村被开辟为我军交通站。
有一个重要的会议是在这里召开的。
为了加强战区和敌后工作的统一领导,年1月,中央决定成立北方分局,彭真任书记,聂荣臻、彭真、关向应、程子华为委员。分局管辖晋察冀区、冀中区、晋热察区三个区党委。北方分局的成立,使晋察冀、冀中、晋热察三个战略区之间的斗争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巩固和发展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年10月,北方分局在青山村召开组织工作会议,后人称之为“青山会议”。
会议决定,党在组织方面的总方针是集中力量从事党组织的整理与巩固工作,同时决定加紧克服党组织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
根据青山会议精神,晋察冀边区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党组织整顿,取得了显著成效。
青山会议期间,聂荣臻同志指挥所部进行了有名的雁宿崖战斗。
年10月30日,正在参加会议的杨成武,接到一分区涞源情报站送来的情报,坐镇张家口的日军将领阿部规秀,派遣村宪吉大佐率日军第一大队和伪军共多人进驻涞源城,拟分西路、南路和东路向一分区根据地“扫荡”。根据敌人的兵力部署,杨成武提出“打东路”的建议,聂荣臻同志同意他的建议,并让他停止开会,立即去涞源组织战斗。几天后,杨成武的部队在雁宿崖给了敌人狠狠一击。
据老共产党员赵修理回忆,当时聂荣臻同志就住在他们家里,他家里留有聂荣臻同志用过的铜洗脸盆一个,座椅一把,至今保存完整无损。青山会议是在一个姓张的村民家里召开的,彭真当时居住在那个院子里,他所住的房间里的柜子、桌子、条凳也保留了下来。
有一个激烈的战斗是在这里发生的。
年11月9日,日军纠集3万余兵力,开始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规模“扫荡”。
11日,日军占领曲阳县北部重镇一一灵山,并以此为据点,进而向阜平进攻。
15日,三分区游击军司令员王溥用电话布置战斗任务时,不料被敌窃听。16日,突遭敌人重兵包围。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王溥司令员和地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郗晓峰当即决定分别突围。王溥同志率部转战到张家峪山中时,已经有不少人伤亡,只剩孤身一人后,仍坚持战斗。面对蜂涌而至的敌人,王溥同志用最后的一颗子弹自杀殉国。政治部主任郝玉明牺牲于途中。
郄晓峰同志率领一部分地委机关人员、游击军向青山方向转移,途中,牺牲了很多同志。刚刚到达青山村南沟,又遭遇从阜平突来的日伪军。在突围中,郄晓峰同志壮烈牺牲。
游击军与敌人在南沟激战的同时,驻青山村的八路军闻讯前去接应,不料一部分日军早已埋伏在南沟的苇子地中,等八路军赶过来后,两军展开激烈战斗。因为有两股敌人夹击,战士们被迫退至另外一个山沟——银虎沟,敌人冲上来后,连长命令战士们与敌人进行肉搏战。一位躲在岩石下的战士,见敌人冲上来,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一位司号员肩部受了重伤,伤口上塞一块毛巾冲出了包围圈。因为山里植被茂密,没被日军发现,司号员一口气跑到了北山山顶。那里躲藏着很多老百姓,有一位名叫张金录的老人端来热水让他喝,他喝不下去,他诉说了这次战斗的经过,他说:“我们的同志在这次战斗中全部牺牲了,只剩我一人,我要到延安去。你们知道延安在哪里吗?”当时老百姓不知道延安在哪里,司号员说“在西边”,后来这位老人让他的儿子张彦山带他到阜平县界,指给他说,这就是西边。司号员带伤去了阜平,从此下落不明。
这次战斗中,我军牺牲惨重。参加东石门地雷厂爆破训练班的百余名冀中学员大部分遇难。只有县委书记王延春、公安局长程超杰等同志在青山村突围成功,县长刘锡三藏在山洞内幸免于难。《晋察冀日报》发表了北岳区党委书记刘澜涛以及三分区司令员黄永胜、政委王平的悼念文章。
郄晓峰同志以及战友们牺牲在青山村南沟后,就地掩埋。解放后,为了纪念郗晓峰同志,共产党员张占泉在一块大石头上刻字——“抗日英雄郗晓峰”;牺牲在银虎沟的战士,则被村民们埋在了银虎沟里。为了纪念这些抗日英雄,青山村把银虎沟更名为“英魂沟”,张占泉还在英魂沟的石壁上刻上了“抗日英雄死于此地”几个大字。
这里有一座兵工厂。
当时有两个车间,一个在村中央山坡下,名为“坟台”,年兵工厂搬走以后,这里被建成了学校,年,被建成集体食堂,遗址还在;另外一个车间在今天的村委会东边,已经盖上了民居。据很多老人回忆,员工的家属,部分居住在当地老百姓家里,跟房东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厂长姓顾,他的儿子在青山村出生后,他给儿子起名为“顾青山”。年,顾青山回到青山村,看望了房东的儿子、自己的发小——张综祯。
这里有英勇的百姓。
由于青山村能退能进,八路军部队经常驻扎在青山村。为了防备敌人袭击,村民们在青山村西部最高山顶处,树立了一棵“消息树”,轮流站岗放哨。如果敌人从东边过来,就将树推至西边;如果敌人从西边过来,就将树推至东边,部队和村民看到信号后,便迅速撤离。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对越自卫还击战中,青山村村民,都积极参军参战,立下战功。
赵银其、赵小许、张彦山、贾新起、赵小国、赵小彦等人,跟随部队在黄土岭战役中抬担架,运送伤员,运送军备物资;贾孟其、张占友等人在解放太原前线抬担架运送伤员。
在纪念抗战60周年时,给抗战老兵贾新来颁发纪念章一枚;张志魁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荣立二等功;贾昧生在解放大西南时参加战斗,留有建设西南路线纪念章一枚、解放战争纪念章三枚。
贾银生参加过上甘岭战役;老兵张占祥,为了保卫边疆,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做出应有贡献,至今留有中央军委颁发纪念章一枚、纪念自卫还击战四十周年五十军军部颁发纪念章一枚,以及在老山前线胜利回归时与战友的合影纪念照。
赵小立牺牲于青风店战役中,刘三黑牺牲于朝鲜战场上……
可以说,在炮火连天的前线,都有青山村村民冲锋陷阵的身影。
这里有全区(晋察冀边区)闻名的拥军模范——贾洛峰。
抗日战争时期,有很多从前线下来的伤员被分到老百姓家中养伤,村民照顾伤员就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共产党员贾洛峰曾荣获“拥军模范”称号,并被授予“拥军模范”牌匾一块。
年反“扫荡”中,有六七十个八路军战士到了青山村,枪靠在肩膀上,坐着休息。贾洛峰了解到他们是急行军,急忙回家,提来了三大篮子红枣送给他们吃。战士们虽然很饿,但谁也不动手拿。贾洛峰说:“吃吧!你们吃了我的红枣不犯纪律!日本鬼子来了,准烧了我的屋子,枣儿还不烧了?你们吃了打日本,我心甘情愿!”见他这么说,战士们才吃起来。
年反“扫荡”的时候,军区卫生部把26个病号分配给青山村,要求老乡们护理和照顾。其中有一位伤病员,脸色蜡黄,十分虚弱,急需治疗。贾洛峰头一个把他抢到了家里。老两口忙忙活活地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又把儿子的衣服拿来,给病号换上。一日三餐,饭做成两样,伤病员和他生病的儿子吃一样,他跟家人另吃一样。衣服两天一洗,三天一换,照顾得非常周到。抗日时期,因为病重,经贾洛峰精心照料,康复后重返战场杀敌的八路军伤病员,总共有15名。
贾洛峰十分关心部队的战士,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病号们买不到鸡蛋了,他去找鸡蛋;同志们没有烟抽了,他去找烟;有的战士没辣椒吃不下饭,他去找辣椒;要有没有带被子的,他就把自己的被子让出来给战士盖。不管带没带着粮票,也不论是干部还是战士,贾洛峰都一样关心。
他家里生着一个拥军的炉子,好让经过这个村的部队烤火取暖。
有一年冬天,一个管理员驮了几袋子米来到青山村,要在青山村换牲口连夜驮走,眼看事情紧急,贾洛峰连忙牵来自家的牲口,让管理员执行送米任务去。
他的拥军事迹,在全边区被广为传颂。年12月20日,曲阳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王秋芳带领李殿冰、贾洛峰等几位战斗英雄、劳动英雄、拥军模范参加了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大会。年2月17日,《晋察冀日报》刊登了《拥军模范贾洛峰》,报道了贾洛峰的拥军事迹。
边区为表彰他的功绩,奖励他一面“拥军模范”旗帜,为此,他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要求全家人继续保持拥军的光荣传统(有关贾洛峰的事迹,均采摘于《拥军模范贾洛峰》)。
抗日战争时期,青山村作为交通站,有很多从战场上运送下来的伤病员,被分养在老百姓家中,大部分伤好以后重上战场,但也有11名战士,因为伤势过重,再加缺医少药,死在了青山村。牺牲的这些伤病员中,只有一个人留下了姓名,他名叫刘经增,是望都县人。年,刘经增的尸骨,被子女迁回了老家。
为了纪念这些抗日英雄,村民们把他们葬在村南山坡下,用砖砌了一座纪念碑,刻上了“抗日英雄纪念碑”几个字。年,郄晓峰的尸骨,被村民由南沟迁到此地。后来,晋察冀烈士陵园(唐县军城)为郄晓峰烈士建墓立碑,但其尸骨依然留在青山村。
年,在残疾军人、共产党员张志魁带领下,村民在这里栽上了松树、柏树。如今这里松柏挺立,清明节时,附近的学生们到这里扫墓,听老人们讲述抗战故事,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的红色教育基地。
青山村地处太行深山,山高林密,枣树成林,空气清新,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环境,更有着红色的历史。虽然取名为“青”,但它更是一座红色的村庄。
抗日战争时期的武家湾区,像青山村这样的红色村庄还有好多!战争已经结束,和平重撒人间,在当今,抗战时期的武家湾区已经划分为范家庄乡、郎家庄乡,在和平年代里,各自创造了各自的辉煌业绩,也继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
(转自:曲阳发布)
作者/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