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4/5488012.html
黄金台
胡曾
北乘羸马到燕然
此地何人复礼贤
若问昭王无处所
黄金台上草连天
文首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胡曾对黄金台的感怀,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故事早就传为千古佳话,今天我们这篇文章就涉及到燕昭王时期的燕国旧都城——燕下都,下面我们将带领大家去探寻燕下都的遗址。
易县燕下都城墙遗址
01
燕下都的由来
我市易县有一处规模不小的燕国都城遗址,现在一般认为该遗址为燕国的下都,故名“燕下都”。学界对燕下都最早建于何时说法还不统一。有说是春秋晚期的,有说是战国时期的,现在较多的说法认为此处建筑与燕昭王有关。如果按后者的说法,这处建筑比唐县的鲜虞中山国国都晚约年,但距今也已余年了。燕下都也是保定地域内一个很重要的官署,其建筑清晰度和完备度大大超出鲜虞中山国都中人城。
燕下都不是集中在一个时段建设而成的,而是应该曾有若干次增建。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吻合状况来看,燕下都最后一次的大规模建设,应该是在鲜虞中山国灭亡之后。或者说,与鲜虞中山国曾经占据燕国国土的一段历史有关。
公元前年,鲜虞中山国已进入最鼎盛的时期,这一年该国曾向处于今保定北部的燕国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扩疆战争。中山王在齐国配合下,以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派宰相司马赒率军从满城、徐水、安新一线向北大举攻燕。
据《中山王铜鼎铭文》载:“赒亲帅三军之众,辟启封疆,方数百里,列城数十,克敌大邦。”战斗中燕王哙和宰相子之被杀,今山西东南部、河北蔚县、北京南部、天津西部一线,含今保定全境悉为中山所有。对于中山国这次扩疆行动,周朝天子给与了认可:“天子不忘其有勋,使其老策赏仲父,诸侯皆贺。”
——(《中山王铜鼎铭文》)
中山王去世后,其儿子即位,此时保定北部的这些燕国土地仍被中山国占据着。为了纪念父亲的拓疆功业,曾为此专铸一青铜圆壶,并亲自撰写了一篇銘文刻于壶上,其中再次提到占领燕地之事:“先王率师征燕,启邦数百里。”还提到他曾去新占领的燕国地区逐处“敬命新地”,用命名的方式宣示主权,以示永久占有。
可惜,到了公元前年,这个正处于上升阶段的鲜虞中山国,就被经过“胡服骑射”改革而日渐强大的宿敌赵国所灭。不久,已继承燕国王位的燕昭王便着手重新收复国家失地,带领燕军“以河为境,以蓟(今北京西)为国,袭涿(今涿州)、方程(今固安)”。(《韩非子·有度》)奋勇向南突进,很快收复了过去鲜虞中山国所占据的今保北土地(包括今保定市区)。
02
燕下都遗址的猜测
关于燕下都这处遗址,一种观点认为,当时的燕国,没有了强敌鲜虞中山国,又夺回了被占据的保北土地,但是此时的燕国并不安宁,他们又受到了来自北部地区的日渐强盛决心南下的燕国宿敌山戎族的威胁,甚至国都“蓟”都开始出现安全问题。无奈,在收复保北土地之后,燕昭王便将国都南迁至今易县,这里即成为燕国的下都,即“燕下都”。相对而言,原来处于“蓟”的国都则被称为“上都”。最早这样认为的是北魏郦道元。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这处所谓的“下都”根本不是都城,更无所谓上下,这里只是燕昭王为了燕国大后方的安全所建的军事重镇。还有,这个“燕下都”所在的位置原来有无城建基础?是燕昭王来了之后在旧城基础上的增建,还是燕昭王平地起城新建?亦是史家有争论的问题。可惜,以上这些争论都缺乏早期文献的支撑。
燕下都出土立凤纹蟠螭铜铺首衔环和铜人佣
我们目前能看到最早的书证,只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其中说:
“燕之下都,擅武阳之名……武阳,盖燕王之所城也……不欲令诸侯之客,伺隙燕邦,顾修连下都,馆之南垂。言燕昭创之于前,子丹蹱之于后。”
可惜,郦道元相距燕昭王近年,这个书证显得太晚,亦显突兀。不知道郦道元是采用的什么资料,拟或是访问得来的“耆老”之言也说不定,对此已难知晓。
至于更晚的一些志书,如明清时期的一些地方志,提及此时,都是重复郦道元的话,少有新见,不足援证。
03
燕下都的规制
这个所谓的“燕下都”与燕国有关是没有争议的,只是此工程完全为燕昭王在新址平地起城所建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燕昭王只在位33年,以当时燕国的国力,难于在他这一任上迁建如此大的工程。估计这里原本就有过去的历代燕王打下的城堡基础,开始时可能只是一处军事重镇,燕昭王来后在旧址上进行了续建或增建。
燕下都双龙纹瓦当
尽管如此,增建也好,新建也好,就目前考古结果来看,其庞大的规制结构足以说明这里曾是一座宏伟辉煌的行政机关或军衙,其衙署建设的水平及意义非同一般。从规模来看,建筑区面积巨大。燕下都城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约4~6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以上,加上辅助建筑,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中部有条纵贯南北的古河道,即一号河渠遗址(传称运粮河),河东岸有一道与河道平行的城墙,把燕下都分成东、西两个城区。
运粮河以西谓之西城,是为加强东城的安全而设的防御性附城。运粮河以东谓之东城,是当时官员办公居住,及人们聚居活动的中心,东城周长18.5公里。东城区偏北处建有一道东西走向的隔墙,又将东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宫殿区,南部为作坊区、居民区和墓葬区。宫殿区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着武阳、望景、张公、老姆四个大型建筑基址。在武阳基址的东南、西南、东北三个方向上,还分布着三片建筑基址群。
燕下都遗址平面图
从城市设计来看也极具科学性。该城在构建时,为了考虑安全、排水、生产、运输和灭火等功能,设计者还在城内事先规划了非常独特的城市供排水系统。城外四面环水,城内建有一条南北贯通的水道,连通中易水和北易水。东城建有两条运河,用以解决城区建筑排水、防火和观景需要,以及手工作坊的用水和排污等问题,还起到了城区调节气候的作用。
可以想见,在这些宫殿区的建筑基址上,一定曾经建有森严壮观、功能完备的供燕国军地官员办公的府署无疑。另外近代从这里出土的大量建筑物残片,包括造型图案考究且大小不一的屋宇瓦当,也能作为印证。
来源:保定方志和保定文化旅游综合整理
推
荐
阅
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