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手足癣的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5/8593631.html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清朝晚期,太平天国和捻军是对清朝威胁最大的两支农民起义军。相比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捻军就显得神秘的多了。
捻军与太平天国起义开始的时间都差不多,但是并没有像太平天国那样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政治纲领,捻军起义就像中国历史上大部分的农民起义一样,揭竿而起奋起反抗。
“捻”是淮北方言,即“一股一伙”的意思,早期的捻军,在还没有形成规模前,都是依靠“捻子”组成松散的组织,捻子是安徽、河南一带部分游民通过捏纸,将油脂点燃,烧油捻纸用来作法,于节日时聚众表演,为人去疾病消灾难作为牟利手段的一种行当。早期的捻子会向乡民募捐香油钱用来购买油捻纸,而随着捻子渐具规模,越是大灾歉收之年加入捻子的人越多,后来便有部分人干起了恐吓勒索、劫富散财的勾当,所谓“居者为民,出者为捻”,捻军的雏形就这样形成了。
咸丰元年(年),几乎和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同一时间,捻军在豫南的南阳、唐县等地聚众起事。晚清的豫皖地区,大灾不断,不是洪水泛滥就是久旱无雨,天灾可怕,而人祸尤甚,官府抗灾不力层层剥削压榨,致使人思反抗,这就给已经有了广泛群众基础的捻军提供了起义的机会。
咸丰二年(年)十一月,捻众在安徽亳州聚义,众人歃血为盟,共推张乐行为盟主,正式起义反清。捻军从起义始便与太平天国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如年太平天国林凤祥、李开芳部北伐,捻军便在豫皖纷纷起义响应太平军,此后更从分散战斗趋向联合作战,成为太平天国在北方最重要的盟友。
年秋,各路捻军再一次在安徽亳州会盟,共推张乐行为盟主,号称“大汉明命王”,制定了《行军条例》十九条。正式组成捻军,建立了黄黑蓝白红五色“五旗军制”,五旗各设一总旗主,这一点和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如出一辙,但是捻军的草根色彩非常明显,既没有太平天国那样通过拜上帝教进行精神上的笼络,也没有像洪仁那样的学术型义军将领提供政治纲领,捻军起义可谓是既简单又粗暴,是最纯粹的中国农民起义。
捻军早期的活动中心以豫皖两省为主,与同时期的太平天国互有联络关系密切,天京被围后,捻军张宗禹等部亦率军南下解天京之围。但是捻军与太平天国毕竟是两支独立的起义军,因此他们的主要活动地区也基本不与太平天国重叠,且行踪飘忽不定、难以捉摸。捻军后期活动范围很广,皖、豫、鲁、苏、鄂、陕、晋、直(冀)八省都有捻军活动,极盛时期总兵力达二十多万,是清朝在北方最大威胁的一股义军力量。
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失去了依靠的捻军独木难支,处境越来越困难。年捻军在山东曹州全歼蒙古僧格林沁亲王部,清廷震惊,倾全力对付捻军。曾国藩剿匪不力被撤去钦差大臣职后,李鸿章继任,与左宗棠联手,率领数万淮军、湘军及数省兵力,将捻军分割为东捻、西捻,利用地形,“画河圈地”,在年基本肃清了所有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