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2日,我北岳军区4分区8区队3连于宋营村在区队长韩增峰指挥下,沉着应战,依托有利地形顽强抗击敌人,机智果断地以声东击西战术调动敌人,乘敌之隙,全连胜利突围。此战,毙伤日、伪军余人。
宋营村位于行唐城西约11公里,东北距上碑镇icon约7公里,西北距岸下村约2公里,西靠磁河,其间有一条约30米长的凹道,凹道两侧有灌木丛,村西北约米处有一土岭。
年8月中旬,为粉碎敌人的秋季“扫荡”,我8区队携带电台奉命深入敌后,活动于灵寿、行唐icon一带,以伏击、袭击、里应外合等战术,连克敌稠,歼敌数百人,有力地打击了敌人,配合了内线作战。10月11日,区队部率2、3连进至宋营村待机,3连担任村东北警戒,并拟定了各种情况下的处理方案,规定了集合地点。
日本鬼子出动扫荡行唐之敌为保障其后方安全,结合对我根据地的“扫荡”,加紧对深入行唐中、东部的我方部队进行“清剿”。10月11日夜,敌人纠集上碑、县城等据点之敌,分两路向我驻宋营村的8区队实施分进合击,以日军2个中队、警备队1个中队从东南方向向该村逼近,上碑之敌以日军1个中队、警备队1个中队从东北方向向该村逼近,于拂晓前将宋营村包围。敌包围宋营村后,立即以偷袭手段分3路成疏开队形从村南向村内摸进,与2连警戒人员接火。战斗打响后,2连即向磁河以西转移。敌人深入村内,遭到我区队部顽强抗击,前进缓慢。3连听到枪声,连长即指挥各小队迅速抢占村北高房,做好了战斗准备,敌偷袭未成,随即从北、东、南3面向我部队发起猛烈攻击,并用机枪火力封锁村西。我方指战员不畏敌众,沉着应战,顽强抗击,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形成敌我对峙状态。
敌人攻击受阻后,重新调整部署,村南日军两个小队沿河滩向北迁回,村北1个警备中队抢占村西北凹道两侧有利地形,妄图对我形成四面合围。区队长及3连首长认真分析了情况,当即决定3连携带电台突围。之后,韩增峰区队长不幸光荣牺牲。3连当即召开了紧急干部会分析情况,认为村西敌人兵力薄弱,但靠近磁河,其间地形开阔,不便隐蔽运动;村北及村东南多为日军,封锁严密,且无有利地形;村西北虽有伪警备队1个中队,但战斗力不强,且有凹道、灌丛、土岭等地形,便于我方利用。据此,3连将突围方向选择在村西北角,决定以声东击西战术,调动敌人,乘敌之隙,实施突围。
我方指挥员研究作战方案具体部署是:3小队迅速占领村西凹道附近有利地形阻击和牵制迁回之敌,并掩护全连突围;1小队向村西羊突,调动村西北伪警备队向西增援,为全连突围创造有利条件,并协同3小队阻击迁回之敌;2、4小队负责牵制村东北之敌,隐蔽在靠近村沿的西北凹道内,乘敌西援之机,突然向敌冲击,消灭当面之敌,打开通路。待突击队得手后,依2小队、4小队、区队部、1小队、3小队的顺序随之行动。连首长针对突围战斗的特点,进行了简短的动员,并提出了要求,规定了突围信号,尔后迅速作了战斗准备。
当由村南沿河滩向北迁回的日军两个小队接近村西凹道四五十米时,1、3小队以排子枪、手榴弹突然向敌人开火,将敌人击退,连首长立即指挥1小队按预定方案伴突。1小队齐声喊杀,以勇猛的动作,沿村凹道向河滩猛突。此时,敌人虚实莫测,即以火力封锁村西凹道,急调村西北之敌增援。连首长抓住村西北之敌沿河滩向西运动之机,指挥5小队和机枪小队向村西北方向突围。5小队在机枪火力掩护下,沿凹道向敌人勇猛冲击,打开了通路,并以火力迅速向两翼扩张,控制了凹道两侧的有利地形。连首长指挥各小队以排子手榴弹投向敌群,乘烟幕依顺序交替掩护,边打边突,迅速冲出了敌人包围圈,越过土岭,摆脱了敌人。
我方人员冲出包围圈宋营之战是北岳军区以少胜多的战例载入行唐抗战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