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称颂的万胜冈之战,是

提及唐代中期的淮西叛乱,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李愬雪夜入蔡州,直捣叛军巢穴,生擒吴元济。李愬一战成为名将。淮西平叛是多路围剿的,其中寿州主将李文通的“万胜冈筑城之战”,也是一场意义重大的经典战役。通观此战,李文通善于带兵,善于作战,善于防守,其中有许多历史细节,闻所未闻,颇具特点,具有名将风范,值得我们一看。遗憾的是这次经典战役未被正史记载,所以不为人知。

唐宪宗元和九年(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其子吴元济上书要求继承职务,遭到朝廷拒绝,于是举兵叛乱,史称“淮西叛乱”。

朝廷组织多路大军围剿。但平叛各军不是被击败,就是拥兵自重,战事一直拖了三年。元和十四(年),唐宪宗以裴度为主帅,组织六路大军进行围剿,其中唐邓节度使(河南唐县)李愬是西部战线主帅,李文通是东部方面主帅。最后李愬奇袭蔡州,夺取平叛战争的胜利。

寿州(今寿县),战略位置重要,主要负责阻击叛军向东发展,维护淮南地区税赋安全,因此,寿州一直是淮西平叛主战场之一。

元和九年,叛乱初期,负责守卫寿州的是团练使令狐通。令狐通率军屯兵霍邱(隶属寿州),与驻固始的叛军对峙。同年冬,叛军大举进攻,攻破马塘、邓家城两个城堡,杀死士卒五千人,掠走全部百姓。驻守霍邱城的令狐通非常恐慌,烧毁粮草,连夜逃回寿州城。

霍邱战事失败,寿州城百姓十分恐慌,大家都准备外出逃避。唐宪宗得知后,也非常震惊。要知道,如果寿州失守,那么寿州以东的州郡,包括扬州都很危险,不仅是战火延烧到东南,而且危及淮南道这个朝廷主要的税赋来源。

元和十年(年)初,皇帝派左金吾大将军李文通前往寿州宣慰。快到寿州时,朝廷下诏任命李文通为寿州主将,将令狐通贬职。李文通到达寿州城后,一方面收拢逃散士兵,另一方面派人到市场和里巷慰劳、安抚百姓。很快,城内的市场恢复了贸易,乡下的农民也恢复了耕种。逐渐地,百姓都感到安全,好像从来都没发生过战争一样。

八月,李文通整备好军队,趁夜率兵到霍邱前线驻防,寿州城则交由团练副使韦公武守卫。李文通带兵在距霍邱城西40里的万胜冈扎营驻防。

万胜冈在哪儿?由于此事不为正史记载,所以清代《霍邱县志》也未记载。以现有地理环境来看,我认为在固始三河尖附近,比较合理。一是三河尖是后世重要的战略要地,在此发生许多战事。二是中间有史河,这是霍邱与固始的传统界河,也是传统光州与寿州的界河。以此推算,万胜冈当在霍邱冯井镇何家岗村,其间有一块约5里周长的高地,与三河尖隔史河相对。既符合两军战略对峙要点,也与驻军数量匹配。见下图:

万胜冈筑城之战示意图

李文通所统帅军队由宣武、淮南、徐泗、宣歙、浙西五个节度使抽调的,只有宣武、淮南军战力较强,而宣歙、浙西军战力很弱。虽然人数不少,但战力不平衡,而且又是一只难以驾驭的军队。李文通分析认为:

我所统帅的都是各地聚合之众,散漫而又不愿干活。我如以命令他们筑城,他们必然推脱。如果不筑城,敌人听说了,必然前来袭击。而这些聚合之军是难以抵御的。于是李文通想了一个办法,以让他们自愿筑城。

文通召集诸将,对他们说:“我清晨望见气氛,其状态显示有敌情,请大家谨慎防备。”命令诸军将各营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圆,约有十余里。文通又巡视各营,说在各自营寨的前方,要筑起数道墙体,以防止敌人的如暴雨般的箭矢。诸将都非常奇怪李文通的话,但还是回营,晓谕士卒,按将军命令很快就完成了。文通与监军前来巡视,环绕一周,回到大帐,大大地称赞筑城士卒,说他们能干,并以酒、布等犒劳。对其将领也赞赏有加,将士们都很高兴。

文通又下令说:“山泽之地,其土松散。今时刚刚立秋,不免要受到大雨考验,现在要说大家有功,还很难说。看到城墙,今日筑起,明日而坏。我都为诸军感到惋惜。倘若能将城墙增厚,夯实,即是有大雨也不足为患了。”筑城的士卒,非常高兴,都争先恐后地加厚城墙。

及完成之后,文通与监军又来巡视,慰劳大家说:“嗟乎!诸将之能,众士之功呀。既封闭,又增厚,开始是墙,今日则可以称为城了。”继而自己吟唱说:“是城吗?是城吗?假使增高数仞(1仞=7尺),并且装饰一下,即便敌人是蚩尤,也不敢攻打我们呀”说完就回去了。

诸将相互看看,都说:“将军的话,是说城墙不高呀。我等也惭愧其墙低矮。”于是大家又增高城墙,于是新城筑成了。

第二天,淮西敌军果然来犯,突然间,望见新城,就连这些久经沙场的淮西军都很惊愕,也很敬佩,因而到新城下,都大声指着城上高喊:“请转告我辈对你们将军的敬意。”说完转身回去了。淮西军是一支强悍的军队,能赢得敌人的称赞,可见李文通筑城拒敌,敌人见了也无可奈何,其军事才能由此可见,诸将由此都非常佩服。敌军也扎营据守。

十一月,将军率领万余士卒,西渡涧渠(估计是史河),登上史蔟冈与淮西兵对峙。自早晨至中午,僵持不下。文通谋划说:“敌军必然会趁傍晚,我军还回时,追击我们。”于是率军向敌军急攻,敌军被击退数里。文通以精兵埋伏两侧,自己率大军撤退,先让老弱者回去,令其他军兵全部坐下待命。

敌军看见旗子有渡过河的,以为官军疲惫都返回了,于是大叫,急速向东追击。此刻,伏兵奋勇杀出,断敌后路。文通回军出击,敌军大溃,杀伤千余人,生擒数十人,官军也死数百人。由此也可见,淮西兵的彪悍,在遭受伏击时,仍有较强的战力。这时,先锋李存亮率百余骑兵为左右游击,唯独有五人突至主将处,斩其将汪览,然后调转马头返回。

元和十一年(年)夏,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兵败,将其余士卒调往东部的陈州(河南淮阳)。秋季时,文通军抓捕敌军,才知淮西兵已撤销南境的防备,都转向东部了。这说明,李文通不仅承担自己东北防御任务,又承担了唐、邓节度使留下的南北防御空缺,防御压力骤然增大。

九月,李文通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一是派遣偏将李曜率领步卒数百人,从险道夜行,悄悄进入敌境,西过九女原百(其地不详)馀里,屠其堡寨三十馀座。二是又使义营诸将,沿西北安阳山(其地不详),攻破依附叛军的土城,歼敌一百几十人,招降百姓万余人。

时间一长,朝中就有流言蜚语,说李文通消极不战,也有贵宾前来责问。李文通解释说:“我部士卒,多是吴楚农民和商贩,习惯在水上。就像鱼鸟的性情,鱼鸟虽多,然而手掌一拍,即刻四散。敌寇也知我名声,常常以精兵对付我。如果驱使这些人与敌寇作战,就如猪畜抵御饿狼,如何能够抵抗?我建筑坚城,以坚定他们的意志。早晚让他们在城墙上观望敌寇骑兵往来奔驰,见识多了,就可壮其胆量。等到他们可用了,选择有利机会出击,以期必胜。这就是我的计划。”

十月,皇上下诏,令其出战,又专门派来使者督战。这个诏命,打破了李文通原先的整体规划,不得已,让这些还没有战斗准备的聚合之众提前出战。他在军帐中,在地图上标识各军的次序,令诸将牢记,并按要求,对士卒进行阵型演练。

有人不无担心的说,将军据坚城,控制要道,敌人闻将军名声,所以不敢来犯。今若贸然出战,万一不如将军期望的那样,那么东部坚固的防线,又将依赖谁呢?李文通无奈地说,只能一往无前,以死报效国家了。

十一月的一天,天未亮,文通整兵西渡,到达史蔟冈,部署阵型,俯瞰敌军营寨,准备战斗。到了太阳当空时,突然大风从西而起,吹折旗杆。文通军处于下风头,于是对监军说:“今日气候,不利我军。希望能筑堡据守,以待有利时机。”监军说:“我受命是来看你战的,不是看你守的。”

文通不得已,布置攻击阵型。以中军(当是淮南军)为前,武宁军(战斗力较强)次之,左右辅助以亲兵。中间为战斗力非常弱的浙西、宣歙等军。

战斗进行到十个回合时,浙西等军听闻战声,惊慌地失去战斗次序,继而奔溃逃走。这时,叛军正与中军、武宁军苦战,死伤不少,正准备撤退,及听到浙西等军惊溃,即分精兵数百人,乘势突击逃兵。文通只好与中军和武宁军深入敌军之中,追击数十里。由于文通军与浙西等军距离较大,所以浙西等军率先逃走,士卒没有伤亡。到了傍晚,战斗结束,中军损失惨重,将领曹惟直、张忠信,杨浑等,及士卒数百人战死。武宁军战死者也有数百人。

文通率军返回万胜城,除对有功者奖赏外,对无功者,也加以慰劳。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文通军的士卒都没有怕苦、畏战、叛逃这样的祸患。李文通率一只杂合之军,一直在东线的防守,直到淮西平叛的胜利,可谓名将风范矣!

李文通及“万胜冈之战”的意义和作用。一是激励作用。元和九年到十一年,平叛战争进展不利,诸将中,有的拥兵自重,不尽力,有的则是损兵折将。朝中甚至出现同意吴元济出任淮西节度使妥协的声音。“万胜冈之战”胜利,则激发士气。著名诗人贾岛专门写了一首《赠李文通》诗,赞颂这场战斗:

营当万胜冈头下,誓立千年不朽功。天子手擎新钺斧,谏官请赠李文通。

二是稳固东部防线。寿州是东南的屏蔽,守住寿州,就是保证东南税赋基地不失。当唐邓节度使战败时,李文通承担了南部和东部的两个防线。直到元和十二年,李愬被任命唐、邓节度使后,压力才释放一部分。

韩愈在《平淮西碑》中,对李文通功绩是这样叙述的。李文通战其东,历经十余战,降敌一万二千人,以此,加任散骑常侍(正三品)。

新、旧《唐书》等正史,没有李文通传,也未记载万胜冈战事。这段历史源自唐代著名文学家沈亚之《沈下贤集》。当时,刚步入仕途的沈亚之,因公到寿州出差,所以得以听说详情,于是写了一篇《霍邱县万胜冈新城录》,如不是沈亚之的记录,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这样的历史细节。正是由于李文通的善战善守,阻止叛军南下,不仅使寿春,也使得江淮州郡避免兵祸灾难。

沈亚之对李文通非常敬仰,还亲自写了《上寿州李大夫书》,信中不仅对李文通的功绩予以赞赏,而且还自荐,希望能投入其门下。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最终没能如愿。

在研究地方史的过程中,看到这样一个爱国、爱民、爱兵,善战善守,功勋卓著的唐代名将,深受感动。我认为李文通将军及“万胜冈之战”,不应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无人知晓,今作文以记录,以表达自己的敬意,也希望能在互联网中留下一个名字,一段事迹。

附录:据《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介绍:

李文通,唐宗室。德宗贞元中,为洺州将,与守将元绪率兵奔田绪。宪宗元和中,为左金吾大将军。寿州刺史令狐通与淮西兵战数败,诏文通宣慰,即使代通。数败淮西兵,克获甚众。淮西平,加散骑常侍,封晋昌郡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2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