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寻宗邓姓历史来源太昊伏羲陵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m.39.net/news/a_5341550.html

太昊伏羲陵

羲皇子孙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圣地!

邓姓是源于河南的一个大姓,在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当今中国姓氏中居于第34位,总人口大约有万。

邓姓最早出自姒姓。在邓州一带先前有个部落首领邓伯温曾跟随黄帝大战蚩尤。至夏朝,邓州成为夏王仲康之子的领地,即邓国,其后世子孙便以国为姓,姓邓。因为夏的始祖大禹为姒姓,所以这一支邓姓出自姒姓。

进入商朝以后,邓姓出自子姓或曼姓,即商高宗武丁封叔父于邓,因为商王朝的建立者出自子姓,所以这一邓国又被称为子姓邓国,后因武丁叔父姓曼,为曼公,所以这一邓国又出自曼姓,因而子姓邓国、曼姓邓国均为武丁叔父所封的邓国。邓姓得姓的第三个源头是出自李姓。南唐后主李煜的第八子李从镒,即邓王,其子李元和为躲避宋太祖缉拿南唐宗室逃至湖南安化,以其父封号为氏,即湖南邓氏。

邓人得姓后开始向全国各地迁徙繁衍。先秦时期主要生活在邓国故地一带。到了两汉时期,邓姓族人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开始迁居于四川、陕西、广东、江苏。西汉中叶,邓况自楚徙居南阳新野,成为南阳邓氏开基祖。到了东汉初年因邓姓家族中的邓晨、邓禹辅佐光武帝中兴而一跃成为钟鸣鼎食之家。南阳邓氏在当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因而在海内外邓姓人中都认为“天下邓姓出南阳”。南阳邓氏主要有两支,一支是西华侯邓晨,因跟随刘秀平定天下官拜常山太守,封房子侯,其后代子孙继承了他的爵位。另一支是东汉太傅、高密侯邓禹。其后代邓训有五子一女,子皆封侯,女为太后。使邓氏一族显赫到极点。隋唐时期邓姓家族形成了许多郡望,主要有六个支派:即高密邓氏、安定邓氏、平阳邓氏、长沙邓氏、陈郡邓氏和洛阳邓氏。宋时,邓姓在南方已播及江西、湖北、福建、广西等地。明末,福建人邓显祖移居台湾,此后,闽粤邓氏又有一些人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徙居海外者。江西、福建的邓姓族人也有迁居香港的。今天邓姓人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及沿海一带,其中江西、湖南、河南为最,四川、广东、福建、江苏次之。   

姓氏源流

邓姓出自姒姓

据古书记载,以邓命名的远古部落早在炎黄二帝时就已出现在今邓州一带。这一部落的首领邓伯温曾在黄帝时加入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并跟随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据《路史》记载,夏朝初年,邓州一带成为夏王仲康之子的领地,即史书所谓“邓,仲康子国,楚之北境,史云阻之以邓林者,今之南阳。故杜佑以为禹都。”其后世子孙便以国为姓,姓邓。因为夏的始祖大禹为姒姓,所以这一支邓姓出自姒姓。

邓姓出自子姓或曼姓

入商以后,殷商的第十四代君主祖丁去世,先由其兄沃甲之子南庚继位,君临天下二十五年后驾崩。接下去,便轮到祖丁的长子阳甲接位。阳甲还有四个兄弟,依序为盘庚、小辛、小已、曼。阳甲去世后,盘庚、小辛、小已都先后继承了王位。可是等到老四小已在位二十八年后临终时,由于当时老五曼的年龄实在已经不小了,便没有传位于弟,而由其子武丁继位。武丁把叔叔曼封在河北的邓国。因为商王朝的建立者出自子姓,所以这一邓国又被称为子姓邓国。《世本》说:商高宗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是为邓侯,后因氏焉。”这是关于子姓邓国最原始的记载。但其中“河北”一词的含义,至今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河北即黄河以北,即黄河北岸孟县西境的邓城。并引《括地志》释“邓城”曰:“故邓城,在河阳县西三十一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河北”是指武丁叔父在封邓以前的封地,即今伊川县河北岸的蔓口(即伊河渡口)一带,而并非指黄河以北的某个地方。不过,上述两种观点只是学术界的一些看法,在绝大多数邓姓人中间,更倾向于两种观点中的第二种。

《元和姓纂》说:“邓,曼姓,殷时侯国。”据《路史·后纪九》记载:“初,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曼,曰曼侯,有曼氏、蔓氏等,优、邓其出也”。上述两书都有武丁叔父姓曼的记载,虽有歧义,但都以为他曾以曼为姓,他也因此被称为曼侯,所封邓国也被称为邓曼或邓蔓。宋元以后编修的邓姓家谱则称他为曼公。其实子姓邓国、曼姓邓国同出一宗,都是指武丁叔父所封的邓国。

由商朝高宗武丁叔父而来的邓国从商朝受封后,经西周、春秋,一直延续了多年。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南方较为重要的一个异姓侯国,最强大时的疆域北起南阳盆地南部,与申国、吕国(在今河南南阳市、县境)相邻;东连湖北枣阳,与唐(今湖北随州唐县镇)相接;南接汉水,和罗、彭、鄢、卢戎相望;西抵谷(今湖北谷城),包括了以今邓州为中心的周围约余里的广袤之地。加上这里是南北水陆交通要道,土壤肥沃,向来被认为是周朝南方诸国中较为重要和富庶的国家之一。

但是后来发生的两件事促成了邓国的速亡。一是邓巴之战。公元前年,位于今鄂西一带的巴国想和邓国修好,因巴是楚的附庸国,所以事先派特使去楚国请示,楚王同意巴国的意见,并派大夫道朔带领巴国使者访问邓国。但道朔走到邓国南疆的优国时,被优国的乱民所杀。因优是邓国的附庸国,所以楚派人责备邓国,邓国不知原委,不肯认错。于是楚攻打优国。优人无奈,向同姓的邓国求援。邓国无意得罪楚、巴二国,但又不能坐视优国灭亡,只得派兵救优,结果先胜后败,从此邓国便与楚国为敌。

第二件事是楚国假道伐申。公元前年,楚文王借道邓国攻打申国(今南阳市北边),邓祁侯设宴款待楚文王。邓国的三个外甥鉴于楚国对外扩张的野心,劝谏邓祁侯不要借道,趁机把楚文王杀了,以除后患。但邓祁侯没有听从三个外甥的劝告,答应了楚文王借道的要求。不出三个外甥所料,楚文王灭申后接着攻邓,公元前年,楚文王再次攻邓,灭掉了邓国。邓曼所建之邓国,历晃、徽、庆、桓、昆、史、晖、浩、杞、熹、怡、沛、璧、淳、衡、略、宣(吾离)、尚、粹至邓祁侯明渊,共22代,余年。邓国灭亡后,邓侯子孙和邓国的黎民百姓成为楚国的臣民,他们为了纪念故国,便纷纷改姓邓氏。《元和姓纂》:“邓,……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古今姓氏书辩证》也说:“鲁庄公十六年,楚文王灭邓祁侯,(邓)子孙以国而氏,而仕楚。”这便是当今天下绝大多数邓姓人的姓氏由来。

邓姓由李姓改姓

据《安化邓氏谱序》记载:“南唐后主李从镒,封邓王;宋太祖捕南唐宗室,从镒子天和逃,改以父封为氏。”就是说,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第八子李从镒,受封为邓王,留守南都。公元年南唐为北宋灭后,宋太祖下令缉拿南唐宗室甚急,李从镒之子李天和逃至安化(今属湖南),为躲避灾难,遂以其父封号为氏,改为邓姓,其后世子孙亦称邓氏。这一支源自李姓的邓氏改姓后,主要居住于今湖南安化一带,这是湖南邓氏。

祖地邓州市

邓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南边缘,距郑州市公里。邓州古为荆州之地。距今约六千年前已有原始人群居住,属苗蛮部落群。禹征苗,夏“仲康封子于邓,始有邓国”,《诗经》中的《召南》、《周南》即为襄、邓境内的民歌。邓州载入光辉史册的东汉“二十八宿”中的贾复、杜茂、刘隆,曾为汉王朝的中兴立下汉马功劳;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世尊其为“医圣”。宗懔是南北朝的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唐代名将张巡因固守睢阳而名播青史。

北宋贤臣范仲淹在邓州创建花洲书院,在此写下不朽名篇《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后人传颂。邓州景色秀丽,文物众多,境内有1.3亿年前的化石点5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13处,以及商代、战国、汉代遗址51处。年邓州福胜寺塔地宫出土的宋代文物金棺、银椁,轰动国内外,年在邓州八里岗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部落遗址,被评为全国10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本文摘自《中华姓氏中原寻根丛书》作者:韩杰

·END·

太昊伏羲陵

编辑:秋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2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