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网上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36.html
#头条带你看河北#
#河北文旅看图识景#
石家庄市行唐县故郡墓地考古发掘近日取得重要进展——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石家庄市文物研究所、行唐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墓地考古调查、勘探及考古发掘,清理东周时期墓葬29座、车马坑(殉兽坑)5座、灰坑座、水井20眼。
专家初步认定,该墓地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贵族墓地以及战国早期居住址。
■行唐县故郡墓地考古发掘现场
考古勘探发掘
仅平方米范围就清理墓葬29座
故郡墓地位于石家庄市行唐县南桥镇故郡村,东靠大沙河,南近曲河。
年4月份,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石家庄市文物研究所、行唐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墓地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及考古发掘,目前确定故郡墓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南北为米、东西长约为米。
在已揭露的近平方米面积内,考古人员清理出东周时期墓葬29座,车马坑(殉兽坑)5座、灰坑座、水井20眼。各类遗迹年代集中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出土青铜容器、兵器、车马器以及金、玉、水晶、陶、石、蚌、角等各类遗物近千件。
专家初步认定,故郡墓地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鲜虞、中山等北方族群的贵族墓地。
出土的瓠壶
遗址发现水井并出土大量建筑材料
据了解,故郡墓地的墓葬分为土坑墓与积石墓两类,以后者居多。墓葬皆为竖穴,个别有腰坑,葬具有一棺一椁、单棺和无葬具三类。部分墓葬壁龛内殉葬牛羊头蹄,个别墓葬内有殉牲。
积石墓是当时的一种埋葬习俗,石头都是人工堆积上去的。普通老百姓的墓一般是土坑,只有贵族墓葬才有这种待遇。
遗址还发现有灰坑、灰沟和水井,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板瓦、半瓦当等建筑材料。这些遗迹年代相对集中,以战国早中期的遗存数量最为丰富。
在故郡墓地二号墓中出土了少量青铜器,例如铜瓠壶、铜豆等,此外还出土了一副金耳环。
目前,墓葬中已出土了大量陶器,但只有少量青铜器。这说明陶器还是当时老百姓生活的主要用具,而青铜器一般是贵族在祭祀、宴饮时使用。
考古人员在二号车马坑发掘
考古探访现场
故郡墓地现河北保存最完好车马坑
昨日(6月7日),前往故郡墓地考古发掘现场。
离开故郡村的居住区向北走,只见眼前大片的荒地被围挡起来。围栏外,麦田已经成熟,正等待收割;围栏内,几座大土堆和一些形制整齐的墓坑提示人们:故郡墓地考古发掘的现场到了。
在一个深达两米四五的墓穴内,考古人员和协助人员正小心清理碎石等物。一位考古人员拿着专用刷子仔细地刷着土层,马的骨骼一点一点地显露出来。
在正在发掘的二号车马坑,坑底中部设两个壁龛,内中各殉葬一名成年男性。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齐瑞普介绍,“坑内目前确定有四车十六马,马匹被杀后摆放在系驾位,每辆车的骖、服马络辔装饰基本相同,但不同车的马匹装饰差别明显。保存如此完好的车马坑,目前在河北省也属于比较完整的了。”
墓主人身份有望于今年下半年确定
齐瑞普介绍,故郡墓地目前发现车马坑3座——已发掘完毕的一号车马坑“一车三马”,盗扰严重,马头向东,车舆仅存残底。车轮放置在车轮槽内。马头部有石贝络饰。
齐瑞普告诉,“我们在清理二号车马坑时非常困难,经过大约两千四五百年的演化,木车化成灰之后基本就和土混在一起了,只留下了浅浅的痕迹。殉葬的人可能是养马的人,古人讲‘视死如生’,在主人死后,还要被迫继续到下面侍奉主人。这种殉葬制度非常残忍。而埋葬的一般是青壮年公马,都比较健壮。”“四车十六马,放在当时那个时代,我们初步判断,墓主人的身份大概属于士大夫阶层,算是当时的贵族了。”齐瑞普进一步介绍,虽然出现了保存完好的车马坑,不过目前墓主人的墓葬具体在什么位置还没有最终确定。“目前,我们初步判断墓主人的墓葬在二号车马坑西侧。等这茬小麦收割了,今年下半年,我们会继续进行墓主人墓葬的发掘工作。”
不仅如此,今年下半年,考古工作队的范围会继续沿原范围向西向北拓展。
考古专家解析
故郡墓地周边遗存分布已基本廓清
齐瑞普介绍,考古现场分散着不少墓区,各墓区间三五个墓的间距比较小,排列相对集中。但是,墓区之间的距离就比较大了。“故郡遗址大约位于现在的北郡村里,基本上被损毁了。”
齐瑞普告诉,考古队在故郡墓地周边进行了较细致的调查,发现墓地以南的故郡城址等古文化遗存6处,基本廓清了故郡墓地周边遗存分布状况,初步确定故郡城址应与墓地密切相关。
在考古现场的一间陈列室里,几位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正在认真地修复陶器。
一位女孩告诉,“我们学的是考古专业,今年是来这个考古现场实习。在陶器的整个修复过程中,最复杂和困难的要属补石膏了。因为出土的陶器一般是破碎的残片,我们要依据形状将其修补好,剩余的部分用石膏填充,最后还要进行整体打磨。”
华北戎狄人群华夏化过程有望“解谜”
齐瑞普告诉,行唐历史悠久,因唐尧赴平阳继帝位经由此地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为鲜虞、中山故地,赵惠文王八年(公元前年)在故郡村建“南行唐城邑”、秦设“南行唐县”,北魏去“南”为行唐县,太和十四年(公元年)设“唐郡”,二十一年(公元年)郡废,县治复归。熙平年间(约公元年)县治迁至龙州镇(今行唐县城),一直作为行唐县县治所在地。“故郡墓地的发掘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填补了同期考古及历史研究空白,为探寻鲜虞、中山时期该地区墓葬分布格局、埋葬制度、器用制度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齐瑞普说。
同时,对滹沱河、唐河一带同时期遗存的性质与族属判定,以及对北方地区长城沿线至伊洛地区的古代戎、狄民族进行比较研究,探索早期戎狄人群历史文化、经济产业,华北地区戎狄人群华夏化的过程,乃至东周时期北方国家的相互关系,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形成过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转自:考古河北)
作者/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