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是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原名刘天花,年8月3日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地区唐县。田华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家庭,童年家境贫困,幼年时期丧母,家庭十分贫寒,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她的童年是在贫困、饥饿和眼泪中度过的,打柴、抬水、推碾子、挖野菜,幼小的她样样都能干。
虽然生活贫困,田华性格却很活泼,一有空闲她就又说又唱的,还会像男孩子那样爬很高很高的树。年,12岁的田华就离开家乡,参加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八路。她说:“我12岁参加革命,穿上军装就是40多年,没有军队这所大学校,就没有我的艺术成果。”田华经常跟随剧社到各地进行宣传演出,并且在许多话剧中都担任角色。
抗日战争的残酷环境中磨炼了小田华的意志,严格的业务训练使她进步很快。剧社经常到各地进行宣传演出,她在许多话剧中都担任角色。长期的转战生活,丰富地实践经验,使她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戏剧演员。年,不满16岁的田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将歌剧“白毛女”拍成电影,田华被选中扮演女主人公喜儿。她第一次登上银幕,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朴素的感情,出色地完成这一人物形象塑造,获得影界内外的好评,她也因此片一举成名,获得文化部颁发的金质奖章。
《白毛女》年,田华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深造。在校间,她从专家、老师那里吸取了很多表演方面的营养,并且在许多舞台剧中扮演角色,毕业后在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任演员。这期间,田华又相继主演了《花好月圆》、《党的女儿》、《江山多娇》等多部电影,她的表演朴实自然、情真意切,富于生活气息,形成了生活化的表演风格。
特别是在《党的女儿》中,田华成功地扮演了李玉梅这个角色。虽然这个角色感情起伏较大,还要在殊死搏斗中显示出主人公的智慧、觉悟和爱憎分明的感情,但田华演起来却错落有致、拿捏得当、粗犷中含有细腻,标志着田华的表演从个性化的展现,进入到了性格化的塑造。茅盾在评价该片时曾说:“田华同志塑造的李玉梅的形象,是卓越的。没有她的杰出表演,这部影片不能给人以那样深刻而强烈的感染。”
《党的女儿》年田华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先后拍摄了《碧海丹心》、《夺印》、《白求恩大夫》等影片,在《秘密图纸》中扮演女侦查员石云。年,在历史题材影片《奴隶的女儿》中扮演曾未之。同年在反特故事片《猎字99号》中扮演党委书记。
年,主演纪实电影《法庭内外》,扮演刚正不阿的女院长尚勤,凭借此片获得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年,在剧情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扮演颜少春。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的纪念大会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田华在众多的人物创造里,个性鲜明,感情逼真,不仅在演技上,逐渐成熟,以丰富的生活体验,成熟的艺术经验,为中国电影塑造了一些有民族品质,有血有肉的新东方女性,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有着辉煌成就的艺术家。年,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年10月16日,出席第十九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之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并获得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
田华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的团长,离休后仍是大忙人,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她忙里偷闲,以自己舞台生涯为题材,写了一部名为《沃土硝烟育我她》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田华说:我这一辈子总是忙、忙、忙!对三个儿子都没有尽到责任。晚年我尽量弥补这种作为妻子和母亲的遗憾,有时为家人烹制一餐可口饭菜,感到很幸福。
早年还在抗敌剧社的时候,年轻的田华认识了从北平来的知识分子苏凡。那年她15岁,他22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一次,苏凡趁着出差到北平的机会给田华带回了巧克力,随地扔掉的包装纸暴露了这场渐渐浓厚的爱情。组织上得知,严加约束,将苏凡派到前方做了战地记者,幸好人缘不错的他们还有秘密信使。分隔了两年后,两人终于团圆了。田华说两人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是紧紧的拥抱表达了蓄积已久的思念之情。年,久久守候的爱情终于等来了开花结果的一天,到如今婚姻已经走过了59年的历程。用人们传统的表达方式来说,他们即将迎来钻石婚姻。
田华的丈夫是同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工作的苏凡。苏凡是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舞美队队长,是开国大典天安门舞美设计的负责人。当时为了保密需要,苏凡并没把任务告诉新婚妻子田华,田华也不知道丈夫为何突然失踪,苏凡率领舞美队用了28天时间完成了天安门的装修和舞台布置,为开国大典立下汗马功劳。导演叶大鹰根据苏凡和田华夫妇的故事创作了电影《天安门》,片中男主角田震英的原型就是苏凡。但苏凡为人谦逊,交代叶大鹰不要在剧中用他的真名。田华和苏凡都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年9月3日,田华和丈夫苏凡都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