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m.39.net/pf/a_4343550.html
「本文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头条带你看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激情冬奥相约河北##我为河北文旅代言#
年5月1日,晋察冀画报社在河北平山县碾盘沟村正式成立。主任沙飞、副主任罗光达、政治指导员赵烈。下设编校、出版印刷、总务股,共余人。主要任务是编辑出版《晋察冀画报》,还承担《子弟兵报》、战士教育材料和军区文件、宣传品的印制任务。
年7月7日,抗日战争五周年纪念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出版。这期画报共94页,用重磅木造纸印刷,封底、封面彩版套印,文字说明中英文对照,选用照片幅。创刊号第一次印刷0本,发到晋察冀及分区党政军机关单位,寄到延安和其它根据地以及重庆,并托外宾带到国外。还由晋察冀边区新华书店、延安新华书店、全国各大书局经售,定价道林纸每本10元,白报纸每本7元。很快又重版一次。
——摘自《中国解放区摄影大事记》
年7月,晋察冀军区在平山陈家院开办第1期摄影训练队,沙飞担任教员,赵烈任队长,军区来送稿的三分区摄影员张进学留下做暗室辅导员。学员抽调自冀西五个军分区和平西,20余人。训练期间反扫荡,沙飞带华保叔,张发良等到一分区涞源、三分区唐县和阜平一带活动,拍摄敌人暴行、群众转移、坚壁清野、民兵配合部队作战、军民保卫秋收等照片,随照随冲,把底片保存在牛皮包里。赵烈带一些学员在四分区活动拍照片。反扫荡一结束,学员们又回到陈家院继续学习,年底结业,大部分学员回原分区工作,有的派往冀东加强摄影工作,有的留下学照相制版,平西的吕东阁留下刻字。
——摘自《红色摄影大事记》
碾盘沟
碾盘沟村位于寨北乡南部,距乡政府7千米、县城40千米。东连小北头村,南邻大村,西南隔山为苏家庄乡十里沟村,西北毗南滚龙沟村,北接泉水村,通村路东接国道。由主村和西岭、板凳台、南岸、大庄、龙王庙、蛤蟆石、梁西、南柏山、北柏山自然庄组成,户人。耕地亩,山场亩。产小麦、玉米、花生、红薯等。村西十里寨山主峰海拔米,又称西坡顶。
《平山县地名志》()记,“碾盘沟村明末清初建村,始有杜、盖二氏来此辟荒定居,因山沟内巨石遍布,石质坚硬,为制作碾盘的好材料,故村人多采其石以用,遂之得名‘碾盘沟’。”曾与小北头、泉水村合称三合村,年分村。姓氏有盖、杜、秦、王、李、张、尹、封、谷等。明末清初,盖姓迁自西大吾乡东大吾村,王姓迁自邯郸市永年县。杜姓迁自山西省盂县罗村。尤姓年迁自西大吾乡尤家庄村。秦姓年迁自苏家庄乡树石村。
年属郭苏区。年8月属大村乡。年8月属苏家庄公社。年4月属寨北公社。年12月属寨北乡。
年中共碾盘沟村党支部成立,书记盖孟吉。烈士1名:盖顺心。年秋,晋察冀军区四分区5团在梁西休整期间,尤荣昌将6亩地玉米献给部队。年5月,晋察冀画报社在村成立,主任沙飞,副主任罗光达,指导员赵烈。朱良才、潘自力到会讲话。车间、食堂分别设杜永庆、杜连珠家,沙飞、赵烈和杨瑞生、何重生、罗光达分别居住在杜兵书、盖更庆、盖三妮、盖兵英家。年7月7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村正式出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第一份以刊登照片为主的大型综合性画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名义出版,晋察冀画报社编辑印刷,16开本,96页,使用中英文双语,印数为0本,刊登多帧照片。聂荣臻司令为《晋察冀画报》创刊号题词:“五年的抗战,晋察冀的人民究竟做了什么?一切活生生的事实都显露在这小小画刊里,它告诉了全国同胞,他们在敌后是如何的坚决英勇保卫着自己的祖国;同时也告诉了全世界的正义人士,他们在东方在如何的艰难困苦中抵抗着日本强盗!”
年1月20日出版第二期后,报社向孟家庄镇曹家庄村转移。年2月,为掩护画报社转移,8名村民被日军杀害,百间房屋被烧毁。
年通电。年通自来水。年修通村路并硬化。年修3.6千米通村路。年修复晋察冀画报社旧址群,配套建设晋察冀画报社陈列馆、画报社旧址文化广场、停车场等,年12月晋察冀画报社陈列馆布展完成,并对外开放。建塘坝5座,50亩果园一座,养牛场一座,村口建3个磨盘组合的标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