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友邻部队不听劝,500伤员遭日军捅杀

发生在年秋天的“梯子沟惨案”,是开国上将杨成武一生的痛。在特殊年代,这曾是批判他的一大罪状,他为此落下了“抛弃同志、见死不救”的骂名,但真相究竟如何呢?

日军在年9月底对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其凶狠残酷程度是空前的。八路军部队尽管两年多来有了较大发展,但经过年以来多次反扫荡作战的消耗,元气受到很大损伤,特别是在“百团大战”中战斗骨干的损失着实太大,这对八路军来说是伤筋动骨的,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华北八路军丧失了集中兵力作战的能力。

日军在扫荡中

9月26日,隐蔽中的晋察冀军区1分区政治部,被日军混成2旅的几百名扫荡部队发现,形势万分危急。1分区政治部多为机关人员,本身没多少战斗力,前一天赶了一天山路,早已精疲力尽,带队干部只能让大家在村子里暂时休息。这一歇,就立即招致灭顶之灾,在日军的屠戮之下损失大半,只有少数人逃过一劫。

就在这一天,1分区司令部在司令员杨成武的带领下,也在紧急撤离,而不少地方干部及当地群众也要跟着走。如果仅仅考虑部队转战的方便,那司令部自然是人越少越精干,参谋长黄寿发一再主张,把非战斗人员清理出去。杨成武不顾安危,决心掩护老乡们一起走,和群众同生共死。如此一来,这支臃肿的队伍机动性大受影响,在日军的围追堵截中顿时险象环生。

八路军部队行军机动

就在1分区司令部和大批群众转移途中,突然听到远处枪声大作。杨成武派警卫连长吴炎前去侦察,发现是一小股日军正在围攻另一支八路军小部队,从枪声上判断,这支八路军恐怕是快支撑不住了。

这个时候请示杨成武已经来不及了,吴炎当机立断,组织全连机枪开火。日军腹背受敌,也不清楚背后到底来了多少人,听到机枪声判断是八路军主力,于是迅速撤离了。

这支被吴炎救下来的部队,正是3分区机关大队,带队的是分区副司令员詹才芳。3分区的形势比1分区更糟糕,部队反扫荡一个半月,得不到任何补给,子弹打一发少一发,抵挡不住日伪军的进攻,只能四处转移,不料和一股日军狭路相逢,如果不是吴炎及时出手援助,詹才芳这位红军时期的著名战将恐怕就要牺牲在这里了。

八路军在战斗中

詹才芳和杨成武见了面,共同商量接下来去哪里,结果二人的意见大相径庭。詹才芳主张继续北上,那里有萧克的平西挺进军,可以去投奔。杨成武对此不以为然,说萧克如今也是自顾不暇,他的平西挺进军在内部团结上,存在很大问题,前景很不乐观。他的意见是,前往唐县和完县结合处的花塔山,那个地方十分偏僻,日军从没去过,但杨成武对那里很熟,两年前黄土岭战斗后,为躲避日军的报复性扫荡,他就是带队伍撤到了这里。

两人意见不统一,又互不隶属,谁也不能命令谁,最好的办法就是请示上级。但这个时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已经下令关闭了电台,以防日军侦测,和几个分区的部队已经完全失去了联络。既然如此,两人只能各走各的路了。

杨成武带着手中仅有的三个连向花塔山前进,一路上还不断收容掉队的干部和逃难的老百姓。但杨成武并不知道,唐县也是日军本次扫荡的重点,日军以前没去过,并不意味着这一次就不会去。当他们正在前进的路上时,唐县已经被日军占领,境内唯一的一支八路军部队正在为掩护机关撤离与日军拼命。

根据地抗日群众誓师,决心抗战到底

当杨成武带队走进完县境内后,军区卫生部、供给部,还有白求恩卫生学校的上千名师生也加入了进来,队伍一下子膨胀到近人,绝大多数是手无寸铁的非战斗人员,而白求恩学校的学员有很多是女生,这使得这支部队行动更加不便。

到了10月5日夜里,队伍终于来到了花塔山。杨成武原以为到了这里就算暂时安全了,哪知道爬上山头往下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山下到处都是篝火,全是正在宿营的日军!

日军对这次扫荡做足了功课,事前出动大批汉jian特务,对晋察冀根据地来了个里里外外的侦察,把那些以往未曾到过的地位都一一标注出来,花塔山正是其中之一。杨成武他们煞费苦心来到这里,却一头钻进了日军的包围圈。

这是杨成武一生之中最为紧张危急的时刻,数千人的生死存亡,取决于他的决策。这位指挥过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的著名战将,这个时候毅然做出了决定——从梯子口突围。

抗战时期的杨成武

梯子口,是花塔山西北处的一个绵延10里的险峻山谷,杨成武原本不知道这里,是一个当地老乡告诉的。这里地形极为险恶,平时极少有人从这里走,日军也并不知道这里还有一条路。在日军已经四面合围的态势下,这里是八路军唯一能逃出生天的出路。

杨成武拔出匣子枪,带着警卫连走在最前面探路,另两个连在黄寿发参谋长的带领下,守在沟口。杨成武给黄寿发下了死命令——如果日军打过来,哪怕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要死死守住。几千人的行踪,日军不可能发现不了。不久之后,日军果然追了上来,留在沟口的两个连奋勇阻击,把日军死死挡在沟外,直到大队人马全部走出沟外后才火速归队。

日军并没有发起追击,这显然是反常的。身经百战的杨成武冷静思考,认为日军既然没有从梯子口的南面追上来,那么绕道到北口的可能性就很大。目前看起来似乎摆脱了危机,但这个地方绝不能久留,必须马上走。

日军骡马化部队在行进中

走哪里去呢?杨成武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回到狼牙山。这一主张许多人无法理解,狼牙山是在1分区的地盘上,他们刚好不容易从那里撤出来,怎么还要回去?这岂不是自投罗网?杨成武的判断依据是,在完县发现的日军是联队,这原本是在1分区扫荡的部队,既然来到了3分区的地盘上,那说明日军没在1分区。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下,看上去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

杨成武命令部队克服一切困难向易县方向前进,绝不能在这里停留。不过,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新的问题出现了。

军区卫生部、供给部,还有白求恩医校,这些单位都不归杨成武管,他无权命令他们。杨司令员希望他们跟着一起走,但学校的干部认为,已经暂时摆脱了日军的追击,眼下一定要休息一下再走。他们说的也是实情,卫校的学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而且还有很多女孩子,长途跋涉能力不能和战士们相比,不休息一下确实是走不动了。杨成武劝了几次劝不动,也就不再坚持了。临走前,杨成武叮嘱他们切不可久留,休息一下马上就走。

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一个班缴获日军92式重机枪

白求恩学校的师生以及一批由他们护送的伤员就这样留了下来,休息之后继续转移,走到一个叫白银坨的地方时再次停下来休息,就在他们煮小米粥的时候,大批日军围了上来。

杨成武的判断非常正确,日军果然从背面绕了过来,可见他们对这一带的地形已经了然于胸。日军用机枪扫、用刺刀挑,师生和伤员没有办法抵抗,惨遭屠戮,白银坨顿时血流成河,如同人间地狱。

在梯子沟惨案中,八路军蒙受了重大损失,白求恩学校的千余名师生几乎全部牺牲,多名伤员惨死于日军的刺刀之下。这件事让杨成武懊悔了一辈子,如果他当初能采用强硬手段把这千把人都带走,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件惨事。但平心而论,杨成武当时手中只有三个连,他为了掩护大队伍的撤离,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而要让他把这么多的非战斗人员全都从日军重兵包围中带出去,的确是不可能的。当日后他落难时,曾有人指责他把女娃娃和伤员们扔下独自跑了,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

白求恩学校成立大会

受一些抗日神剧的影响,如今有的人觉得抗战时期的八路军神勇无敌,对付日军潇洒自如,却不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险恶,抗日军民面临的困难是多么不可思议!杨成武的部队在反扫荡的时候,每支步枪只配发5发子弹,每人每天仅以二两黑豆充饥,最困难的时候连黑豆也没有。就在梯子口突围时,杨成武一天未吃一口饭,仅仅喝了一碗加了盐的水来充饥,其他人也就可想而知了。

抗日神剧中八路军的各色重机枪集中开火,现实中可没这么奢华

了解历史,珍惜当下,感谢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私奉献

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将中国故事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大家了解一些过去的峥嵘岁月和杰出人物,不忘初心,呈现出更好的作品,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1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